客自东来说吉阳,始知儋耳本清凉。
潮声卷海千峰雨,月色侵门满地霜。
更欲何方寻佛国,此生真欲老蛮乡。
安心守一师吾祖,尚觉人间日月长。
【诗句】
海外气候每岁三四月间已如剧暑,客有自吉阳至者,寓馆问汉亭累日。且言吉阳气候昼夜如炊,因叹此邦之胜乃知人生无有足时,不经热恼岂知平日之清凉乎?故古之达者每以此对治释氏云,推落大火坑,火坑变成池,皮鞋和尚以为即时清凉也。苏公亦云岭南瘴毒地有此江月寒,乃知天壤间何人不清安?予谪居岭海逾十五年见闻习熟不以为异,因作此诗以自慰且以警世之贱丈夫一不快即愁叹怨愤或讥谤怒骂如柳刘之徒盖未足以语此也。
【译文】
海外的气候每到三四月间便像炎热的夏季,有一位客人从吉阳来,寄住在我的宾馆中询问汉亭的情况。他告诉我吉阳的气候日夜如同在火堆旁烤着一样闷热,我因此感叹这地方真是风景秀丽、令人赞叹,才知人生的快乐是没有定数的,如果不经历炎热的痛苦又怎能知道平常的清爽呢?所以古代的智者常常用这种方式来自我调节和解脱,佛教也认为把地狱比作一个大炉子,将地狱中的众生推入地狱后就变成了池塘,佛祖就是从这种比喻中得到启示而悟道的;皮通和尚也说,只要进入佛门便能立刻感受到清凉,苏轼也说岭南一带的瘴气重的地方也有像江水一样寒冷的夜晚,才能理解天地之间还有谁能真正清静安逸呢?我贬谪居住在岭南已经十五年了,亲历亲见了这一切,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因此,我就写下这首诗来自我安慰,同时也警告世人不要因为小事而烦恼忧愁怨恨愤怒诽谤谩骂等,就像柳宗元、刘禹锡等人那样,他们的行为还不足以让我感到满意,所以我在这里也就不必再多说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兼有议论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有经过磨难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与清凉。同时,诗人还通过描述自己在岭南的生活经历,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