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吴风景好,之子去弦歌。
夜犬惊胥少,秋鲈饷客多。
县楼疑海蜃,衙鼓答江鼍。
遥想晨凫下,长桥正绿波。

这首诗是王士祯为张君宰写的送行诗。张君宰是苏州人,他要去吴江做县令了。全诗以赞美吴地风景、描绘吴地风情的笔触,热情讴歌了友人远去的美好祝愿。

首联“全吴风景好”总括吴地之景之美。诗人用一“好”字,把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概括得十分全面。接着写“之子去弦歌”。“弦歌”,本指乐器发出的乐声,此处借指歌声。诗人在送别的场合,听到朋友唱起《越人歌》,便想起当年两人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同游时的情景。“子”,对年轻人的称呼。“弦歌”,即歌唱。这里用“之子”代指张君宰。

颔联“夜犬惊胥少,秋鲈饷客多”具体描写了吴地的自然风光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夜犬惊胥少”,写吴中夜晚常有狗叫声,这大概是由于这里的居民喜欢养狗,或者因为这里的狗特别凶猛,所以夜里能听见狗叫。这句诗通过写吴中的夜间景象,进一步衬托出吴地的繁华富庶,同时也暗示了吴地民风淳朴的特点。“秋鲈饷客多”,写吴中的特产——秋鱼,这是给客人品尝的美味佳肴,也是当地人热情待客的表现。

颈联“县楼疑海蜃,衙鼓答江鼍”则描绘了吴中县城的壮丽景色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县楼”,即县衙门前的楼台。“海蜃”,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蜃类动物,它能够吐气成楼台的形状。这句诗用“疑”字,将蜃吐气形成的楼台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衙鼓”,古代官府设置的击鼓,用于报时和警戒。“江鼍”,即扬子鳄,一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鳄鱼。句中用“答”字形容衙鼓声响亮有力,仿佛是回应江中鳄鱼的声音,表现出吴地人民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尾联“遥想晨凫下,长桥正绿波”则是诗人想象自己与张君宰分别后的情景。“晨凫”,即清晨的野鸭。“长桥”,指连接两岸的长桥梁。这句诗通过想象自己站在长桥上,看到一群群晨凫飞过,心中不禁思念起张君宰来。而那长长的桥梁,正好横跨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增添了诗意。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吴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当地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人情味。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优美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