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迹冲霄驾鹤游,霜毛鞭落在扬州。
仁人收拾才挥动,风被黎元六月秋。
【注释】
羽扇:用雉羽制成的扇子。奋迹冲霄驾鹤游:指高官显贵。霜毛鞭落在扬州:指诗人在扬州任上,受到百姓爱戴。仁人收拾才挥动:指有德政的贤人治理国家,百姓欢欣鼓舞。风被黎元六月秋:意为百姓如沐春风,六月初夏。
【赏析】
《羽扇》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羽毛扇的来历和作用,后两句写使用羽毛扇的感受。
首句“羽扇”,点明题旨,并交待了羽毛扇的来源和作用。羽扇,即用鸟的羽毛制成的扇子,其柄多以竹或木制成,便于手持。古代的达官贵人常用来显示身份地位。诗人这里用“羽扇”一词,正是为了突出自己的身份地位。第二句“奋迹冲霄驾鹤游”,则进一步渲染了自己高贵的地位。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自身比作“冲霄驾鹤”的高官,既形象生动,又富有浪漫色彩,充分表现出他那种傲视一切、不可一世的神态。第三句“霜毛鞭落在扬州”,则是在赞美自己的政绩。诗人把扬州比作“霜毛鞭落的地方”,显然是在夸耀自己治理扬州的功绩。而“霜毛”二字,更是暗喻自己的政绩卓著,如同霜雪一般洁白无瑕。
末句“仁人收拾才挥动,风被黎元六月秋”,则是在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这里的“仁人”,是指有德行的官员。诗人在这里把自己比喻成“仁人”一样的人,表达了自己治国安邦的决心和信念。而“风被黎元六月秋”一句,则是诗人对百姓的一种深情厚意。诗人在这里把自己比作“风”,把百姓比作“黎元”,表达了自己与百姓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情感。这也正是诗人所崇尚的“大同”社会的理想。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丰富的想象,又有深刻的寓意,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