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已壮观,更看飞出海边滩。
光连贝阙鲸鲵骇,冷射蓬壶屃赑寒。
万顷银涛俱皎洁,一轮金魄尚团栾。
当年太白曾观此,宁肯呼为白玉盘。

诗句解读

首句

  • “月到中秋已壮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月亮在这个时候尤为明亮,因此说月亮已经十分壮观。
  • “更看飞出海边滩”:此处的“飞出”可能指的是月亮像飞鸟一样从海边飞出去,增添了一种动感和生动性。

次句

  • “光连贝阙鲸鲵骇”:这里用“光连”形容月光如同连接了整个宫殿,而“鲸鲵骇”则形容海水中的巨大生物(可能是鲸鱼)在月光下显得非常壮观和震撼。
  • “冷射蓬壶屃赑寒”:这里可能是指月光直接照射在蓬莱阁上,让整个建筑显得更加寒冷和清寂。

三句

  • “万顷银涛俱皎洁”:描述月光洒在广阔海面上的银白色浪花,整个海面都显得异常皎洁。
  • “一轮金魄尚团栾”:这里的“金魄”可能是指月亮,而“团栾”则形容月亮的形状,给人一种圆润美好的感觉。

尾句

  • “当年太白曾观此,宁肯呼为白玉盘”:李白曾经在这里观月,他称这里为“白玉盘”,可能是因为这里的景色美丽如玉盘。

译文与注释

  • “十六夜待月海上”:在十六的夜晚等待月亮出现在海上。
  • “月到中秋已壮观,更看飞出海边滩。”:当月亮到了中秋时节已经非常壮观,更加让人惊叹的是它竟然从海边飞出去了。
  • “光连贝阙鲸鲵骇,冷射蓬壶屃赑寒。”:月光照亮了整个宫殿和巨大鲸鱼,让它们看上去都非常壮观和震撼。
  • “万顷银涛俱皎洁,一轮金魄尚团栾。”:广阔的海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一轮圆月挂在天空中,仿佛是一颗明亮的金色宝石。
  • “当年太白曾观此,宁肯呼为白玉盘。”:李白曾经来到这里观赏这美丽的景色,他甚至愿意称这里为“白玉盘”。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中秋节夜晚海上的美丽景色。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月亮、海洋、宫殿等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