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头日日闯云山,簿领沉迷肯放闲。
一行作吏遽如许,三径就荒那得还。
绿阴留与后人憩,丛桂时招好客攀。
邂逅清泉与白石,岸巾时得洗衰颜。

隐岩吴体

屋头日日闯云山,簿领沉迷肯放闲。

  • 屋头日日闯云山: 描述诗人每日都在繁忙的事务中度过,如同在云端之上穿梭。”屋头”指的是诗人的住所或办公场所,”日日”表示每一天都如此,”闯云山”则形象地描绘了忙碌的情景。这里的“闯”字,既形容了工作的难度,也表现了诗人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

  • 簿领沉迷肯放闲: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公务的专注和投入,即使在繁忙之中,也不愿意放松或放弃。”簿领”指的是官府的工作记录或文职工作,”沉迷”说明诗人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而”肯放闲”则表明他宁愿忙于事务,也不愿无所事事。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体现了诗人的职业精神和敬业态度。

  • 一行作吏遽如许: 这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在官场上所面临的压力和责任。”一行作吏”指的是担任公职的人,”遽如许”则表示情况紧急且严重。这里的”遽”字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而”如许”则突出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辛酸,同时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 三径就荒那得还: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三径”指的是通往自然的道路,象征着隐居之地和宁静的生活,”就荒”则表示这些道路已经荒芜,不再适宜居住或游玩。”那得还”则表示这样的生活状态难以实现或回归。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逃离尘嚣、追求田园生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

  • 绿阴留与后人憩: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绿阴”指的是树木茂盛的景象,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留与后人憩”则意味着这片绿荫是留给后人享受和休憩的地方。这里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后代的关爱和期望。他认为自然之美值得后人去珍惜和传承,希望他们能够享受到这份宁静和美好。

  • 丛桂时招好客攀: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友人相聚时光的美好回忆。”丛桂”指的是桂花树密集生长的景象,象征着高贵和纯洁的品质,”时招好客攀”则表示这些桂花树经常吸引着众多宾客前来欣赏和品鉴。这里的”招好客攀”形象地表达了桂花树的吸引力,以及它为人们带来欢乐和友谊的象征意义。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和人际关系的珍视和重视,希望能够与知己好友共同分享这份美好的时光。

  • 邂逅清泉与白石: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状态的喜爱和向往。”邂逅清泉”是指偶然遇到清澈甘甜的泉水,”与白石”则表示这些清泉旁边还有白色的石头相伴。这里的”邂逅”二字传达了一种意外和惊喜的感受,而”清泉与白石”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纯净和美好,激发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和超脱,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满足。

  • 岸巾时得洗衰颜: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岸巾”指的是岸边的毛巾或浴巾,用来清洗疲惫的面容,”时得洗衰颜”则表示在这种环境中可以暂时忘记烦恼和疲惫。这里的”衰颜”指的是衰老或疲惫的容颜,而”得洗衰颜”则传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愉悦。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激发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

赏析:这首诗以诗意盎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官场上的辛劳与挣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理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