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方到处水如汤,地脉深疑有臭黄。
犹胜骊山污艳质,渔阳簇马鉴兴亡。

【注释】

宿汤泉驿:宿留于汤泉驿。汤泉:温泉。骊山:指骊山,在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三辅黄图》说:“骊山有温泉。”《旧唐书·李密传》:“发间使告密者曰:‘君所司何事?’对曰:‘以发使告密。’”《新唐书·李密传》:“密谓其党曰:‘吾将西归长安,尔等皆为天子。’其人皆喜。”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流寓江陵之时,是一首即目抒怀之作,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首句写温泉胜景;颔联与颈联写温泉胜景胜过骊山温泉,而骊山温泉又胜过渔阳郡之温泉;末句写自己虽身在异乡,但心念家乡。

第一句“炎方到处水如汤”,点明地点,写出温泉胜景,渲染气氛。

第二句“地脉深疑有臭黄”,以“地脉”和“臭黄”相对,说明温泉水质优良,地下蕴藏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暗含着温泉胜景的神奇和美丽。

第三、四句“犹胜骊山污艳质,渔阳簇马鉴兴亡”,进一步强调温泉胜景的优越性。这两句中,“犹”与“更”相对,表示程度更深。“骊山”指骊山温泉,“渔阳”指渔阳郡之温泉。“秽质”与“丽质”对举,“丽质”指骊山温泉之美,“秽质”指渔阳郡之温泉之美,二者都是形容温泉胜景之美。“污”字与“丽”字相对,表示程度上更深。“鉴”与“鉴”相对,表示比喻上更深一层。“兴亡”与“兴废”相对,表示意义上更广一层。这两句中,前半句“犹胜”表明温泉胜景比骊山温泉更好,后半句“渔阳簇马”表明温泉胜景比渔阳郡之温泉更好。全诗以对比手法,突出了温泉胜景之优越性。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温泉胜景之优越性。诗人通过对温泉胜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