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宿昔只栖迟,惭愧三堂春事奇。
为有丛筠傍流水,故教疏影作横枝。
香罗未办凌波去,素魄休论啼鴂时。
乞与江南风格在,鼻端聊遣广文知。

新亭梅偶作

衡门宿昔只栖迟,惭愧三堂春事奇。

为有丛筠傍流水,故教疏影作横枝。

香罗未办凌波去,素魄休论啼鴂时。

乞与江南风格在,鼻端聊遣广文知。

注释:

  • 衡门宿昔只栖迟:比喻隐居生活。衡门,指简陋的房子或隐士住所的门户。宿昔,即过去。栖迟,意为居住、停留。
  • 惭愧三堂春事奇:意思是惭愧于春天的景色如此美好。三堂,泛指家中的三个堂室。春事,春天的事情,这里指的是春天的景色。
  • 为有丛筠傍流水:意思是因为有丛生的竹子在流水旁生长。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 故教疏影作横枝:意思是因此让稀疏的影子横生在树枝上。这句描绘了梅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
  • 香罗未办凌波去:意思是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梅花的到来。香罗,形容香气如罗纱般细腻。凌波,指穿着水鞋在水中行走的样子。
  • 素魄休论啼鴂时:意思是不要谈论月亮(素魄)因杜鹃啼声而变色的时节。啼鴂,指杜鹃鸟的啼叫声。
  • 乞与江南风格在:意思是希望这种江南地区的风骨能够延续下去。乞求,希望得到。
  • 鼻端聊遣广文知:意思是让这股清雅之气通过鼻孔传递给广文先生。广文先生在这里是作者自比,意指自己追求高雅的文人风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新亭中的梅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衡门宿昔只栖迟起兴,用惭愧三堂春事奇来形容春天的景色,然后转而描述梅花的美丽,最后以乞与江南风格在收尾,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这种清雅之风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