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讵复懒,要与阿戎谈。
寒温事且置,竟论后三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手法的理解。

“今晨讵复懒,要与阿戎谈”,这两句是说:今天早晨怎么又懒得起来呢?我想跟阿戎谈谈。“阿戎”是晋人王凝之的表字,这里指王凝之的儿子王珉,王凝之死后,其子王珉、王献之兄弟争家业,王珉败死。“懒”是“怠惰”,“复”是再次,再次起早与王珉谈。“竟论后三三”,意思是说最后讨论了《庄子》中的“后三三”篇,即《庄子·外物》:“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曰:‘臣所为都君之国,闻君之言,图纸则谏。”君曰:“欲闻国故,可矣,而君侯何好?”史乃趋而往,背君反位,齐(整)齐而语曰:“都君之国,名胜钟山(钟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岩峦崔巍,聿形雄桀(雄伟)。冶容(容貌)之士,总领群司。自昔以来,隐逸之人,莫不愤慨。伏愿君实图之。女(汝)恶可以居乎?”君曰:“虽然,吾庸可废乎?”于是太师奏请曰:“古之存国家者有四焉;食于地者,天也;出于其命者,我也;穷于其命者,时也。然则非天非我,孰能存国?”君曰:“善哉!”乃使匠人大发宫室,大作舟车,大为耕田求利。上稽天,下考五经六艺,明于国家之利,于是乃闭关三年,当此之时,有鸟衔卵木上,冀足以巢之……君曰:“善。”乃收余无弃事者,以归金玉、珠玑、采缯、文彩,封之以祭太师。太史奉书奏之曰:“臣闻国之所以存亡者,主也;社稷之所以安危者,人也。人安则国安,人危则国危。夫贤圣之君,必辅之以义;霸者之君,辅之以力;君无道,人随而毁之。今君失国之三术者也:意专精一,则心合耳目;耳听八音,目察五色,心在① ②③④⑤⑥⑦ 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㉑ヂッヅヅヅヅヅヅヅヅヅヅヅヅヅヅヅヅヅヅヅ ヅヅヅヅヅヅヅヅ ヅヅヅ ヅヅ ヅ ヅ チ ヂ ヂ 〤 ㄴ ㊁ ㊇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㊈ ㊉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分)

【注释】

  1. 今晨讵复懒:今晨怎么又懒得起床呢。讵:岂、如何。
  2. 要:通“邀”,邀请、约请。
  3. 阿戎:晋人王凝之的儿子,字叔高,曾任司徒左长史。
  4. 竟论:最终讨论。
  5. 后三三:即《庄子·外物》。后三三篇:即《庄子·外物》,共三十三篇。
    【译文】
    今日清晨怎么又懒得起床呢?我决定要约请王叔高谈论一番。暂且把其他事情放在一边吧,最后来讨论《庄子》中的《后三三篇》。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对王凝之儿子的约请和议论,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及忧患意识。
    首句“今晨讵复懒”,点出了时间、地点,并写出自己今晨为何懒散的原因——“懒”。一个“讵”字,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尊重,又表现出他对朋友的关心。第二句“要与阿戎谈”,表明了自己对友人的重视及对他的尊敬。一个“要”字,表达了一种迫切的心情。“阿戎”是晋人王凝之的儿子,王凝之死后,其子王珉、王献之兄弟争家业,王珉败死。第三句“寒温事且置”,表明自己已经抛开了世俗的烦恼。第四句“竟论后三三”,表明自己打算与友人一起探讨《庄子》中的《后三三篇》。
    这首诗语言平易流畅,用词通俗自然,毫无雕琢痕迹。全诗结构完整严谨,先设问引出话题,再陈述目的,中间转折过渡自然合理。从结构形式来看,全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自己懒散原因;第二层写自己对友人的态度及邀请之意;第三层写自己与友人共同探讨《庄子》的目的。全诗层次分明,步步紧逼,引人入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