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水落秋雁回,都梁霜薄梅花开。
极知玄文不浪与,踽踽故作侯芭来。
注释:
盱眙: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
水落:水位下降。
雁回:大雁南飞返回。
都梁:即都梁县,是汉代的郡名。
玄文:《易经》的别称。
不浪与:不自夸。
踽踽:孤独的样子。
侯芭:一种树木名,又名“孤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情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盱眙水落秋雁回」,以「水落」二字起兴,点明了时令为秋天。秋雁南归,这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诗人情感表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这里的「水落」并非实指,而是暗喻人生的沉浮变化。接着,诗人通过描写「雁回」,进一步衬托出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转。
次句「都梁霜薄梅花开」,则转向了具体的场景。都梁是汉代的一个郡名,这里的「霜薄」暗示了天气的寒冷。而「梅花开」则是一种坚韧不拔、傲霜斗雪的精神象征。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三句「极知玄文不浪与,踽踽故作侯芭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易经》中的「玄文」一词,表达了他对于学问和道德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学问和道德并不需要刻意炫耀,而是要像孤桐一样独立自主,不依赖于外界的评价和认可。这里的「踽踽」也是指独行其道的意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独立人格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种态度和追求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