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蝉惯恼平头奴,遥取鱼肉丰其肤。
胡为掉尾懒相乳,化作青士形已枯。
试拈支头当陶瓦,不许卞璞登氍毹。
犹能攫拿翻鼎无,踞视穿墉疑欲图。
涎流泼泼穿长蒲,夫人一笑呼与娱。
摩挲初欲论梦事,有底耽耽而睢盱。
偶从蛮藤落吴会,乡县直过青草湖。
老夫得此良自称,熟睡不管痴儿呼。
【注释】
又次竹枕韵:又作一首咏竹枕的诗。又,重复。次,写,创作。竹枕,用竹子制成的枕头。颔联:衔蝉,即知了,鸣声似“知了”。恼,烦扰。平头奴,指没有胡须的人。掉尾,尾巴摇摆。懒相乳,不肯哺育幼虫。青士,道士,隐逸之土。形已枯,指身体干枯。支头,枕头。陶瓦,用陶瓷做成的瓦片。卞璞,指玉璞,一种珍贵的玉石。氍毹(qúsū),一种地毯。攫拿,抓取。鼎,古代烹饪用的铜器。踞视,坐着观看。穿墉,挖墙洞进入内室。涎流泼泼,口水流淌。长蒲,菖蒲。夫人,这里指妻子。摩挲(mósuō),用手抚摸着玩。论,谈论。梦事,梦境中的事。耽耽而睢盱(sīxū),形容人贪恋的样子。睢盱,瞪眼偷看的样子。从,跟从。蛮藤,指蔓生的大藤。吴会,今江苏苏州一带,为吴地。吴会,这里代指妻子所居之地。直过,一直来到。青草湖,在今湖南岳阳县西南洞庭湖中。
【译文】
那知了常咬我的脑袋,烦得我无法安宁;它一来就摇动我的尾巴,不肯让我安心睡眠。
我只好拿起竹枕把它打掉,让它不再骚扰;可那知了却化作了一只道士模样,已经干枯了。
我试着把枕头放在桌上当陶瓦,不让玉璞再进我家;那知了还知道怎么抓弄,翻来覆去地捣乱不休。
它还想要钻到屋梁上,窥探内室的情况;我赶紧用口水浇灌它,好让它快点离开。
它仍然涎水流淌,不停地在屋里游走;我妻子见了大笑不止,说它是来给我解闷的。
我摩挲着它玩,想和它谈谈梦中的情景;但那知了却贪婪地望着我,瞪着眼偷看个不停。
有时它跟着大藤藤蔓,一起来到了吴地,妻子家就在吴地的郊外。
老夫有了这竹枕,可以称心如意;我睡觉时不再理会那贪睡的知了叫个不停。
【赏析】
此诗描写一个读书人被一只知了吵醒后的烦恼心情。首联点明知了的特点,并借知了的叫声写出其对人的侵扰。颔联写自己对知了行为的不满,以知了自比,说自己懒得喂养这只讨厌的小家伙。颈联写自己因知了扰人而采取的行动,即用竹枕击打知了,让知了不再来打扰自己。末联写自己与知了斗智的过程,既表现了自己巧妙的办法,又写出知了的无奈与狡诈。全诗语言朴实、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