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廊尽北到禅扃,宴坐林间共褫缨。
秋气只知双鹤唳,尘喧已去一牛鸣。
晨钟暮磬无时歇,翠竹黄花相间明。
妙墨仙郎题爵里,他年为寄此中行。

秋日与天章侍讲王原叔曾明仲正言余安道三学士集普光院

长廊尽北到禅扃,宴坐林间共褫缨。

秋气只知双鹤唳,尘喧已去一牛鸣。

晨钟暮磬无时歇,翠竹黄花相间明。

妙墨仙郎题爵里,他年为寄此中行。

释义:
秋日,我与天章侍讲王原叔、曾明仲、正言余安道三位学士聚集在普光院。
长长的廊子一直通向禅关,我们在林间宴饮,同时脱下衣帽。
秋天的气候只知道鸟儿发出的声音,而尘世的喧嚣已经消失,只剩下一头牛在叫唤。
清晨的钟声和傍晚的磬声从未停歇,翠绿的竹子和黄色的花朵相互映衬,显得格外明亮。
精美的墨迹被仙人所题写,藏在爵里,我们期待未来有一天能够寄送到这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普光院与天章侍讲等几位学士相聚饮酒作诗的记录。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开头两句“长廊尽北到禅扃,宴坐林间共褫缨”,描述了长廊尽头通向禅宗的禅门,以及在林间的宴席上共同脱下衣帽的情景。这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秋气只知双鹤唳,尘喧已去一牛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敏锐感知,只有秋天的气息(如鹤鸣)能引起他的注意,而尘世的喧嚣(如牛鸣)已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也表达了他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晨钟暮磬无时歇,翠竹黄花相间明”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宁静的氛围。诗句中的“晨钟暮磬无时歇”意味着寺庙里的钟鼓声从早晨响到晚上,永不停止;“翠竹黄花相间明”则形容了寺庙中翠绿的竹林和黄色的菊花在阳光下相互辉映,呈现出一种明亮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声音和色彩的描写,增强了寺庙的神圣和庄严感。

最后两句“妙墨仙郎题爵里,他年为寄此中行”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感慨。他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将这次聚会的美好记忆寄送给自己所在的这个地方(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深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