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棱初日九天开,躞蹀桑郊五马回。
群玉三山藏册府,偃壶双笔给中台。
编堂旧政盘留薤,画省新辞砌有苔。
阙里诸生弥属望,雪园他日待延枚。
【注释】
- 觚棱:指殿阁。觚棱,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即四角向上的屋脊和屋檐的棱角。
- 开:展开。
- 躞蹀桑郊:形容骑马奔驰的样子。
- 群玉三山: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位于昆仑山。这里指代翰林院。
- 偃壶双笔:形容文才横溢。偃壶,即偃卧的壶,比喻文才。
- 编堂旧政:指翰林院的旧事。
- 画省:指翰林院,画省,即翰林院的内室。
- 属望:寄予希望。
- 雪园:指翰林院所在地。
- 延枚:指邀请杨学士参加宴会。
【赏析】
这首诗写翰林学士杨君的才华和地位,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首句“觚棱初日九天开”,描绘了翰林学士杨君的威仪和地位。“觚棱”,即殿堂的四角向上的屋檐,象征着权力和尊严。“初日”则暗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九天”,表示翰林学士的崇高地位。
次句“躞蹀桑郊五马回”,描绘了翰林学士杨君在桑田郊外骑马奔驰的情景。“躞蹀”,意为缓慢地行走或慢跑,形容速度之快;“五马回”,则形容马匹疾驰而过,形成一种动态的画面。这两句诗既展示了翰林学士杨君的威仪和地位,又描绘了他勤奋工作、积极进取的形象。
第三、四句“群玉三山藏册府,偃壶双笔给中台”,进一步赞美了翰林学士杨君的才华和地位。“群玉”,比喻翰林学士的才华如同群玉般璀璨;“三山”,指翰林院,也暗指他所处的高位。“册府”,原指帝王的藏书之所,这里用来形容翰林学士的学问深厚。“偃壶双笔”,则形容他的文才高超,能够用笔如剑,直刺要害。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翰林学士杨君的才华和地位,还表达了对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期待。
第五、六句“编堂旧政盘留薤,画省新辞砌有苔”,进一步描绘了翰林学士杨君的工作环境和成就。“编堂”,指的是翰林院,是处理国家大事的重要场所。“旧政”,即过去的政务,表明翰林学士在这里工作的时间已久;“盘留”,形容他在那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画省”,指的是翰林院的内室,是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新辞”,“画省新辞”,则是指他在内室处理政务时所撰写的文章和奏章,内容丰富多样,充满智慧;“砌有苔”,则形容他在那里工作的时间之长,成果之丰。这两句诗既展示了翰林学士杨君的工作成就,又表达了对他为祖国繁荣富强作出贡献的赞赏之情。
尾联“阙里诸生弥属望,雪园他日待延枚”,以景结情,寄托了人们对翰林学士杨君的期望和祝福。“阙里”,指的是京城,也代指朝廷;“诸生”,即学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朝廷里的学子们对翰林学士杨君充满了期待,希望他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他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回到京城,继续为国家做出贡献。这两句诗既体现了朝廷学子们的期待之情,又表达了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通过赞美翰林学士杨君的才华和地位,以及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贡献,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