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枕层岑面势斜,蔽亏原隰在烟霞。
璇题炫目三休阁,宝树沿云四照花。
结社高风思惠远,忘言真理寄毗邪。
铜莲漏永螟风细,不觉西陂转若华。

游白兆山寺

地枕层岑面势斜,蔽亏原隰在烟霞。

璇题炫目三休阁,宝树沿云四照花。

结社高风思惠远,忘言真理寄毗邪。

铜莲漏永螟风细,不觉西陂转若华。

【注释】

  1. 地枕层岑:指大地如枕似山。
  2. 面势斜:山峰倾斜貌。
  3. 蔽亏:遮掩。
  4. 原隰(xí):平原和低地。
  5. 璇题炫目:璇宫的题名闪烁夺目。
  6. 三休阁:指三座亭子。
  7. 四照花:指四棵大树。
  8. 结社:指聚集在一起,形成团体。
  9. 高风:高尚的风范。
  10. 毗邪:即毗邪天师,佛教中掌管鬼怪、妖魔鬼祟的神祇,此处代指佛教神佛。
  11. 铜莲漏永:铜制的莲花形状的漏壶,永远不坏。
  12. 螟风细:微风吹动时发出的声音像虫子鸣叫一样细微。
  13. 若华:如同花朵一样的美丽。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游历白兆山寺庙时所见景象和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佛教的崇敬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地枕层岑面势斜,蔽亏原隰在烟霞。”描绘了白兆山壮丽的景色,山峰如同巨物般耸立,山脚下是平坦的原野,被云雾所笼罩,景色宛如仙境。这里的“层岑”形容山峰连绵起伏,层层叠叠;“原隰”则指平缓的土地,原野和低洼之地都显得如此宁静美丽。诗人用“烟霞”来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使整个画面更加神秘而充满诗意。
    接下来的句子“璇题炫目三休阁,宝树沿云四照花。”则是对白兆山上的建筑物进行了详细的描绘。这里使用了“璇题炫目”来形容建筑物上的铭文和装饰非常华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三休阁”指的是三座亭子,可能是供游客休息的地方;“宝树四照花”则是说有四棵高大的树木,它们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为游客提供了阴凉之处。这些建筑和树木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诗的后半部分“结社高风思惠远,忘言真理寄毗邪。”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在这里,“结社”是指聚集在一起,形成团体;“高风”则是指高尚的风范;“思惠远”表示希望这种高风能够传播得更远;“忘言真理寄毗邪”则是指通过佛教的语言来表达真理,寄托于佛教神灵。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虔诚信仰。
    最后两句“铜莲漏永螟风细,不觉西陂转若华。”则是对整个游览过程的感受进行了概括。“铜莲漏”指的是铜质的莲花形状的漏壶,象征着永恒不变;“螟风细”则描绘了微风吹动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虫子鸣叫一般细微;“不觉西陂转若华”则是说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喜悦。
    整首诗通过对白兆山寺庙景色和建筑的描绘,以及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