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竿风急未成栖,御史台前见落晖。
桂冷欲依秦氏宿,柳深先望白门归。
迎秋别恨填银汉,未夜啼声怨玉徽。
怅望西楼圭月满,惜君犹更向南飞。

注释:

欲栖乌:想要栖息在树枝上。

湘竿风急未成栖,御史台前见落晖:湘江边的竹子被疾风刮得摇摇晃晃,鸟儿无法栖息,只能看到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御史台上。

桂冷欲依秦氏宿,柳深先望白门归:桂花已经凋零寒冷,想依靠秦家的房子过夜;柳树深处,我先看到了白门的方向。

迎秋别恨填银汉,未夜啼声怨玉徽:面对秋天的到来,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哀伤,仿佛要把银河填满;夜晚还未到,鸟儿的啼叫声却让人感到悲伤,好像在抱怨玉徽的不悦。

怅望西楼圭月满,惜君犹更向南飞:我站在西楼上,看着皎洁的月亮,心里想着你,希望你还能像往昔一样向南飞翔。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鸟巢被风吹走后,诗人对鸟的思念之情的古诗,通过鸟巢的失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首句“湘竿风急未成栖”,描绘了一幅画面:湘江边的竹子被疾风刮得摇摇晃晃,鸟儿无法栖息,只能看到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御史台上。这里的“未成栖”表达了鸟儿因不能安家而感到的无助和悲哀。

第二句“御史台前见落晖”,进一步描绘了鸟儿在御史台上看到的落日景象。这里的“落晖”指的是夕阳西下时的景象,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生活的无常。

接下来两句“桂冷欲依秦氏宿,柳深先望白门归”,则是从鸟儿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它们在桂花凋零、柳树深处的情景中寻找栖息地的过程。这里的“欲依秦氏宿”和“先望白门归”都体现了鸟儿在寻找栖息地时的努力和坚持。

最后两句“迎秋别恨填银汉,未夜啼声怨玉徽”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用“迎秋”来指代秋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在秋天里感受到的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同时,“填银汉”、“怨玉徽”则形象地描绘了鸟儿的啼叫声如同银河一般浩渺,仿佛在抱怨玉徽的不悦,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整首诗以鸟儿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对鸟巢被风吹走的描绘,展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通过对鸟儿在秋天里的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