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崔嵬冠未央,殿帷深掩上书囊。
贾生始得虚前席,董偃寻闻献寿觞。
【诗句释义】
宣室:汉代皇帝召见臣下议事的地方,这里指汉文帝的未央宫。崔嵬:高耸、巍峨的意思。冠未央:即未央殿。未央,是古代对皇宫的美称,这里指未央宫。
贾生:即晁错,西汉初年大臣。前席:古代席地而坐,主客相见时,主人先跪坐在西边的席上,客人则跪坐在东边的席上。这里是说晁错因受皇帝赏识,被拜为博士。虚前席:即屈身向前,表示敬意。
董偃:即董贤,西汉末年人。献寿觞:即向皇上敬酒,表达敬意或祝贺。
【译文】
宣室殿高耸入云,是汉文帝居住的地方,未央宫殿的帷幔深掩,书袋中装着奏章,贾生(晁错)开始得到皇帝的赏识,可以屈身在皇帝面前讲话了。董偃也听到了皇上的赞颂。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以汉代贾谊和董贤两人的不同命运作比,表达了诗人对二人不同遭遇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兴亡和个人遭际的忧虑之情。
首联写景,描绘出汉文帝所居之地——未央殿的宏伟壮丽。“轩”,高大;“嵯峨”,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用来描绘未央殿的高大。“崔嵬冠未央”一句,意谓这座高高的殿宇就是汉文帝的御座所在地,未央殿就是皇帝的宝座。这一句既点题,又写出了未央殿的雄伟壮观。
颔联写史事。汉武帝曾召见方士江充,让他到民间调查有无妖异之事。江充便派人到处搜捕,把太子刘据的宾客三十多人逮捕入狱,并拷打审讯,逼其诬陷太子谋反。武帝大怒,将太子废为庶人,流放至滇南。后来武帝病死,昌邑王刘贺即位。他荒淫无道,引起太仆杨敞等大臣的不满,于是杨敞等人密谋杀掉他。这时,武帝已去世三年,但霍光仍不放过他们。霍光派右将军典属国苏文率兵包围昌邑王府,杀了刘贺。接着,又派左将军上官桀等去长安迎接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颈联写汉昭帝时,董贤由小吏一跃成为侍中,受到昭帝宠幸。他与赵飞燕合谋设计,陷害丞相魏相的儿子魏平,使魏相自杀。不久,董贤又被封为高安侯,赐食邑四千户。董贤还利用权势为亲属谋取官职,封官者多达数百人。他还用珍珠玉璧装饰车马,出入时仪仗如云,威风凛凛,令朝廷上下为之侧目。
尾联写东汉时期的事。汉桓帝时,宦官专权,外戚擅政。公元92年,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任用孙程、曹腾为中常侍,封他们为大将军。孙程的儿子孙秀是梁冀的亲信,因此也被提拔为河南尹。当时,洛阳城中有一个名叫张成的男子,自称得神人降临,给梁冀托梦说:“不要杀害我。”梁冀害怕这件事闹大,就派张成做五原太守。张成上任以后,果然大肆敲诈勒索。后来他被免职后回到家乡,途中病故。临死之前,他说自己曾梦见一个身穿紫袍的人对他说:“你应当做天子啊!”
张成之子张衡,长大后很有才学,精通天文历算。他曾经给汉灵帝上书,指出灾异的原因。灵帝认为他的上书是诽谤朝廷之言,下令将张衡处斩在都亭市上,同时没收了他的家产。张衡一生不得志,最后死在狱中。张衡死后,有人传说他曾见到一个穿黄衣的人来接他,说:“汉朝的气数已尽,应该让位给吴氏。”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穿黄衣的人是汉顺帝刘保(汉桓帝之子),而这个吴氏则是吴盱的女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龙赤凤之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