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杨柳咏依依,曾与征夫说戍期。
看尽春条君莫叹,湖边雨雪是归时。
【注释】州:这里指州官。丁内翰:指诗人的友人丁大全。龙图:龙图阁,宋代翰林院中的最高官署,这里借指诗人的官职。柳湖:地名,位于今山东聊城境内,此处指延州的柳湖。五阕:五首。
【赏析】这是一首寄赠之诗。前四句写诗人与好友同登柳湖楼,共赋新词,并以此抒发对征夫戍边、思念妻子的无限深情。后二句以景结情,写春光易逝,归期将至,劝慰征人不要叹息。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昔人杨柳咏依依”,起句写登楼所见。杨柳依依,是春天的典型形象,而杨柳又是离别的象征。古人多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故杨柳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曾与征夫说戍期。”这句承上启下。作者和丁内翰(即丁大全)一起登楼时,正逢春天,两人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春景,一边谈古论今,交流思想感情。此时他们不禁想起了征夫们艰苦的生活,便向征夫们诉说起自己远戍边关的日期和思乡之情了。
“看尽春条君莫叹,湖边雨雪是归时。”这两句紧承前句,写登楼所见。诗人和丁内翰在柳湖楼上观赏美景,但见春色满眼,却不由得生出无限感慨:如今春天已到了尾声,再过一些日子就要告别了,那时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平安归来啊!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天气变得十分寒冷,诗人担心征夫们受冻受冷,便劝慰他们不必为风雪所阻,不要叹息。“看尽”二字写出了登楼观景者的心情。诗人和丁内翰看到柳湖边的春花已经凋落,知道春天即将过去,不久又要分别,因此心中惆怅不已。
此诗是诗人于公元1086年(宋神宗元丰元年)春天在延州(治所在今陕西榆林东南)作的。当时诗人刚从中央回到地方任职,心情是复杂难言的。在这首诗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春天的景色、朋友的情谊以及即将到来的别离。通过这些画面,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入微,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无论身处何方,都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