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澹萧辰,陵阿访隐沦。
野杠裁度马,溪路劣生尘。
认菊知陶宅,观禾识鲁囷。
林皋偏乐我,鱼鸟似留人。
山霁群妍露,林虚众籁新。
长沮亟相语,非敢问迷津。
诗句释义与译文:
- 风物澹萧辰,陵阿访隐沦。
- “风物澹萧”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澹”意为清淡,“萧”为清冷。
- “陵阿访隐沦”表达了诗人访问隐士的心境,意指在山丘之间寻找隐居的人。
- 野杠裁度马,溪路劣生尘。
- “野杠”是用于度量马匹的标记,象征着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
- “溪路劣生尘”意味着小溪边的路容易沾染尘埃,比喻自然中的小路容易被人破坏。
- 认菊知陶宅,观禾识鲁囷。
- 通过识别菊花可以联想到陶渊明的家(陶潜),这是对古代隐士生活的联想。
- “观禾识鲁囷”指的是观察庄稼的形状可以辨识鲁国(周公旦)的仓库,这里的“囷”指的是粮仓。
- 林皋偏乐我,鱼鸟似留人。
- “林皋”即森林和山冈,表达了诗人在这些自然环境中的快乐。
- “鱼鸟似留人”形容鱼和鸟仿佛在挽留过客,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
- 山霁群妍露,林虚众籁新。
- “山霁”指的是山间的云散去,阳光照耀,万物显得更加美丽。
- “群妍露”比喻大自然的美景如同绽放的花朵般吸引目光。
- “林虚众籁新”描述的是山林中空气清晰,各种声响(包括鸟鸣、风声等)听起来都显得新鲜而有活力。
- 长沮亟相语,非敢问迷津。
- “长沮”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角色名,此处用来形容急切地相互交流。
- “亟相语”表示迫切地互相交谈。
- “非敢问迷津”意味着并非出于好奇或询问迷路的意思,而是出于内心的渴望或寻求指引。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诗中使用了一些象征性的元素,如“野杠”代表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溪路”则象征着自然的小径易被破坏,反映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比“山霁群妍露”和“林虚众籁新”,诗人赞美了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结尾部分的“长沮亟相语,非敢问迷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渴望和不安,他可能正在试图寻找人生的指引或方向,但并非出于迷失,而是源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道路的迷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