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菊被秋坂,危宇冠层巅。
杂树自隐日,修条争刺天。
石斜苔附秀,樛穷蔓倒悬。
撷英欲谁遗,伫立徒娟娟。
【注释】
熙熙阁:在寿州城西。
兰菊被秋坂,危宇冠层巅:秋色中,兰花与菊花覆盖着山坡上的小径,高耸的楼阁直冲云霄。
杂树自隐日,修条争刺天:树木参差错落,枝叶繁多,遮蔽了太阳,争向天空生长。
石斜苔附秀,樛穷蔓倒悬:石头倾斜,苔藓依附其上,藤萝缠绕至顶端,仿佛要翻到空中。
撷英欲谁遗,伫立徒娟娟:采摘花中的精华献给谁呢?只能静静地站立,独自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熙熙阁周围秋季景色的美丽。
首句“兰菊被秋坂”,点明时间是秋季,以兰和草比喻秋天的景色。“被”字用拟人化手法,把兰、草比作人,写它们在秋色里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秋坂”,指长满草木的小坡道。“被”字既写出了草叶茂盛的特点,又写出了秋日阳光温暖的特点,同时给人以一种生机盎然之感。
第二联“杂树自隐日,修条争刺天”。此联为总承前文,从俯视的角度写秋天的景致。树木繁密,遮住了太阳,使阳光无法穿透,因此显得暗淡无光。“杂树”是指各种树木混在一起,“自隐日”是指这些树木遮挡住了太阳。“修条争刺天”是指树枝向上生长,争相向天空发展,好像在争夺阳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树木赋予了人类的特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树木在秋天的景象。
第三联“石斜苔附秀,樛穷蔓倒悬”。“石斜”,是指石头倾斜。“附秀”,是指苔藓依附在石头上。“樛”,是指弯曲的枝条。“蔓倒悬”,是指藤蔓攀爬至顶端,好像要倒挂在空中。这几句通过描写石头、苔藓、枝蔓等自然景物,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
最后一句“撷英欲谁遗,伫立徒娟娟”。“撷”指的是采摘,“欲谁遗”即想要送给谁。“伫立”是指站立不动。“徒”是副词,表示白白地、徒劳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欣赏与感慨之情。他似乎在思索着如何将这份美好带给他人,但却无从下手。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熙熙阁周围秋天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魅力。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也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