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古为耻,浮屠名自修。
黎明抱应器,禺中饫乾糇。
果腹固其愿,之墦非所羞。
歉歉常不足,遑遑兹有求。
素饱聊安坐,调饥复来游。
顾尔殊灵辄,翳桑何用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浮屠 —— “浮屠”在古汉语中有“佛塔”的意思,这里指僧人。
乞食古为耻,浮屠名自修 —— 过去人们认为和尚向人乞讨食物是不光彩的事,但僧人的名字本身就有自我修行的含义。
黎明抱应器,禺中饫乾糇 —— 黎明时,僧人抱着饭钵去取食物;到了中午,他吃饱了干粮。
果腹固其愿,之墦非所羞 —— 吃饱后,他们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去祭拜祖先(墦)。
歉歉常不足,遑遑兹有求 —— 然而他们常常感到不足,所以总是有所求索。
素饱聊安坐,调饥复来游 —— 吃饱之后,他们能安心坐下,饥饿时又会再次出去游历。
顾尔殊灵辄,翳桑何用酬 —— 你和灵辄不同,你何必要感谢那棵桑树呢?

译文:
僧侣们过去被认为是乞丐,但名字本身就有自我修行的含义。黎明时,他们拿着饭钵去取食物;中午时,他们吃饱了干粮。吃饱后,他们满足自己的心愿,去祭拜祖先。然而,他们常常感到不足,所以总是有所求索。吃饱之后,他们能安心坐下,饥饿时又会再次出去游历。与你不同,你为什么要感谢那棵桑树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的看法。一方面,他们认为僧侣们的行为不光彩,但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有自我修行的含义。另一方面,他们又羡慕僧侣们的生活,希望过上同样的日子。诗中的“素饱聊安坐,调饥复来游”描绘了僧侣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吃饱了就安心坐下,饿了就去游历。这种生活态度既自由又充实,令人向往。

最后一句“顾尔殊灵辄,翳桑何用酬”则是诗人的一种感慨。他认为你与僧侣们不同,你没有必要感谢那棵桑树。这里的“顾尔”指的是你,而“灵辄”则是一种比喻,暗示着僧侣们的洒脱和自由。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美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