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晚憩高林,好风吹我襟。
斜红翻鹭翅,空碧湛波心。
云坞牛羊下,烟汀竹筱深。
一声渔笛罢,袅袅送馀音。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对诗进行解析。在分析时,注意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情感。

本题要求翻译并赏析诗歌,首先将整首诗的意境翻译出来,再结合注释进行分析。“薄晚憩高林,好风吹我襟。”“薄晚”点出时间,“憩”“好风”“襟”点出地点和动作。“斜红翻鹭翅,空碧湛波心。”“斜红”“翻鹭”是视觉描写,突出了诗人所见之景;“空碧”“湛波”是听觉描写,突出了诗人所闻之声。“云坞牛羊下,烟汀竹筱深。”“云坞”“牛羊”“烟汀”是视觉描写,突出了诗人所见之物;“竹筱”是听觉描写,突出了诗人所闻之声。“一声渔笛罢,袅袅送馀音。”这是诗人听到的渔笛声,渔笛声悠扬不绝,余音缭绕,使人陶醉。

【答案】

(1)译文:傍晚时分,我在高高的树林里休息,一阵好风吹着我,衣襟飘飘。夕阳映红了天边一抹斜红,翻飞的白鸟展翼欲飞,水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牧场上牛羊成群结队地走来走去,江边长满了竹子,一片翠绿。渔歌飘荡,余音绕梁,令人陶醉不已。

(2)注释:薄暮(天色微暗)。 憩(休息。) 薄暮(天色微暗),指傍晚时分。 好风(和煦的春风吹)。 襟(衣襟,代指人的身体) 我身。 斜红(夕阳映照在水面上的倒影。) 翻鹭翅(白鸟展翅欲飞的样子)。 空碧(天空湛蓝而明亮。) 湛波心(水波荡漾。) 云坞(山间云气笼罩下的山谷。) 牛(牲畜。泛指放牧。) 羊(牲畜。泛指放牧。) 牧笛(牧童吹奏的笛曲。) 烟汀(水边的草地。) 竹筱(竹林中细长的竹丛。)。

赏析:

这首五绝是写景抒怀之作。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一幅晚归途中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首句写晚归途中的情景。“薄晚”点出时间,“憩”“好风”“襟”点出地点和动作。“斜红”是视觉描写,突出了诗人所见之景;“翻鹭”是视觉描写,突出了诗人所闻之声。两句写出了诗人晚归途中所见之景和所闻之声,为下文写情做了铺垫。

颔联写诗人所经之处的景物。“云坞牛羊下,烟汀竹筱深。”这两句用一“下”一“深”两个动词表现了景色的静谧与幽美:“云坞”是指山间的云气笼罩下的山谷,这里用一个“云”字来形容其景象的缥缈;“牧笛”则是放牧的人吹奏的笛曲,这里“牧笛”二字则形象地描绘了牧童放牧的场景。通过这些景物的描述,使整首诗歌显得生动而又和谐。

颈联写诗人所经之处的景色。“一声渔笛罢,袅袅送馀音。”这一联是尾联,诗人听到的渔歌飘荡,余音缭绕,余音袅袅不绝于耳。诗人用一个“送”字,把渔歌的余音表现得更加委婉动人,余音回荡,使人陶醉不已。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全篇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是通过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情景的感受,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即注重意象的表现和情感的传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