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树疏梅草阁前,一池晴日画桥穿。
论文欲饮先民笔,读史常期循吏贤。
携酒闲望野陌间,吟柳外来采桑篇。
应怜百里平芜寂,漫使寒山片石传。

这首诗的作者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风景画。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诗句翻译:

  1. 两树疏梅草阁前,一池晴日画桥穿。
  • “两树疏梅草阁前”描绘了一幅梅花盛开的景象,两棵梅花树位于草堂的前院,显得格外醒目。
  • “一池晴日画桥穿”则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晴朗的阳光下,一座桥穿过池塘,仿佛是一幅精致的画作。
  1. 论文欲饮先民笔,读史常期循吏贤。
  • “论文欲饮先民笔”意味着在写作或讨论时,人们常常模仿那些有学问、有见识的人,就像先民们的笔一样。
  • “读史常期循吏贤”则表达了一种追求历史知识的态度,人们常常希望找到像历史上的循吏那样优秀的人物来学习。
  1. 携酒闲望野陌间,吟柳外来采桑篇。
  • “携酒闲望野陌间”描绘了一个人带着酒壶悠闲地望向田野的场景。
  • “吟柳外来采桑篇”则可能指的是一个人在野外吟唱着来自其他地方的诗歌或歌曲,可能是在赞美当地的柳树或是其他与春天有关的事物。
  1. 应怜百里平芜寂,漫使寒山片石传。
  • “应怜百里平芜寂”表达了对广阔平原上荒凉景象的怜悯之情。
  • “漫使寒山片石传”则可能是指通过诗歌或文字将这种寂静的景象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它的魅力。

诗词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既具有独特的美感,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感染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望,使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