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奔放不停尘,万劫茫茫寄此身。
毕竟无人会休去,满堂栝木不能春。
【注释】
①洪波:大江。
②万劫:指漫长的时间。
③寄此身:托付自己的身躯。
④休去:停止前进,即不再前行。
⑤栝木:古木名,一说为梓树。
⑥赏析:诗人送别友人宁子仪,感慨其前途茫茫,无人赏识,只能寄情山水。全诗以“送”字为线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洪波奔放不停尘,万劫茫茫寄此身。
毕竟无人会休去,满堂栝木不能春。
【注释】
①洪波:大江。
②万劫:指漫长的时间。
③寄此身:托付自己的身躯。
④休去:停止前进,即不再前行。
⑤栝木:古木名,一说为梓树。
⑥赏析:诗人送别友人宁子仪,感慨其前途茫茫,无人赏识,只能寄情山水。全诗以“送”字为线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几人曾是同盟出自《即事六言七首》,几人曾是同盟的作者是:吕本中。 几人曾是同盟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几人曾是同盟的释义是:几人曾是同盟:指的是曾经一起合作、共同奋斗的伙伴,现在却各自分道扬镳。这里表达了对曾经团结一心的同伴有感伤和怀念之情。 几人曾是同盟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几人曾是同盟的拼音读音是:jǐ rén céng shì tóng méng。
点检平生交旧出自《即事六言七首》,点检平生交旧的作者是:吕本中。 点检平生交旧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点检平生交旧的释义是:回顾平生交往的老朋友。 点检平生交旧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点检平生交旧的拼音读音是:diǎn jiǎn píng shēng jiāo jiù。 点检平生交旧是《即事六言七首》的第3句。 点检平生交旧的上半句是:谁道能诗有声。
谁道能诗有声出自《即事六言七首》,谁道能诗有声的作者是:吕本中。 谁道能诗有声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道能诗有声的释义是:谁道能诗有声:意指人们常说能作诗的人一定口才好,有说话的能力。这里用“谁道”表达一种反问的语气,实际上是在强调并非所有能诗的人都一定擅长说话。 谁道能诗有声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道能诗有声的拼音读音是:shuí dào néng shī
毕竟学书不成出自《即事六言七首》,毕竟学书不成的作者是:吕本中。 毕竟学书不成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毕竟学书不成的释义是:终究没有学成书法。 毕竟学书不成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毕竟学书不成的拼音读音是:bì jìng xué shū bù chéng。 毕竟学书不成是《即事六言七首》的第1句。 毕竟学书不成的下半句是:谁道能诗有声。 毕竟学书不成的全句是
重寻曲礼三千出自《即事六言七首》,重寻曲礼三千的作者是:吕本中。 重寻曲礼三千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重寻曲礼三千的释义是:重新寻找古代的《礼记》中的三千条礼仪规范。 重寻曲礼三千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重寻曲礼三千的拼音读音是:zhòng xún qū lǐ sān qiān。 重寻曲礼三千是《即事六言七首》的第4句。 重寻曲礼三千的上半句是: 圣学工夫安在。
圣学工夫安在出自《即事六言七首》,圣学工夫安在的作者是:吕本中。 圣学工夫安在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圣学工夫安在的释义是:“圣学工夫安在”一语出自《即事六言七首》之一,其中“圣学”指的是儒家经典学说,“工夫”即功夫、努力,这里可以理解为修养或实践,“安在”是问在哪里。整句话的意思是询问儒家的学问和修养到底在哪里。这句话表达了对儒家学说实践层面的思考
忘言未是安禅出自《即事六言七首》,忘言未是安禅的作者是:吕本中。 忘言未是安禅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忘言未是安禅的释义是:忘言未是安禅:达到忘却言辞、言语的境界,并不是真正的静心修行。在这里,“忘言”指的是不依赖言语表达,达到超脱言语的境界;“安禅”则是指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句话强调修行不仅是语言的修行,更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忘言未是安禅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养生不能延年出自《即事六言七首》,养生不能延年的作者是:吕本中。 养生不能延年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养生不能延年的释义是:养生不能延年:即使注重养生,也无法延长寿命。 养生不能延年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养生不能延年的拼音读音是:yǎng shēng bù néng yán nián。 养生不能延年是《即事六言七首》的第1句。 养生不能延年的下半句是:忘言未是安禅。
无人会读春秋出自《即事六言七首》,无人会读春秋的作者是:吕本中。 无人会读春秋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人会读春秋的释义是:无人会读春秋:没有人能够理解其中的深意或历史教训。 无人会读春秋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人会读春秋的拼音读音是:wú rén huì dú chūn qiū。 无人会读春秋是《即事六言七首》的第4句。 无人会读春秋的上半句是: 直至孟轲没后。
直至孟轲没后出自《即事六言七首》,直至孟轲没后的作者是:吕本中。 直至孟轲没后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直至孟轲没后的释义是:直至孟轲没后,释义为:直到孟子去世之后。孟轲,即孟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没,通“殁”,意为去世。此处表达的意思是,直到孟子去世之后,某些情况或现象才得以结束或发生变化。 直至孟轲没后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眼底家乡不自归(眼望远方的家乡,却难以回到自己的故乡) "眼底" 指的是眼前,"家乡" 指故乡。"不自归" 表达了无法亲自回归的意思。 - 痴人争忍劫前灰(形容那些痴心不改的人,即便面临生死也无法舍弃) "痴人" 是指那些执着于某种感情或目标的人。"争忍" 是说他们不愿意放弃、不忍离去的情感状态。"劫前灰" 可能比喻为在重大困难或灾难前已经灰飞烟灭
江口送璧上人二绝 今日钵囊南去人,当时雕句作新春。 更知自昔相逢意,定是他生骨肉亲。 注释版 - 今日钵囊南去人:今天带着钵囊向南离去的人。 - 当时雕句作新春:当时创作优美的诗句来迎接春天的来临。 - 更知自昔相逢意:更加理解从前与你相遇时的心情。 - 定是他生骨肉亲:肯定是前世作为亲人的缘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口送别一位僧人的情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小雨浮江霜送秋,晓山晴绕读书楼。 道人不作当时面,万里一帆随白鸥。 注释解释: - 小雨浮江:小雨如同被江水轻轻漂浮着,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霜送秋:秋天的寒霜似乎也随着江上的小雨飘洒下来,增添了几分凄凉之美。 - 晓山晴绕:清晨的山峦在晴朗的天空下环绕,显得格外清晰和宁静。 - 读书楼: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有学问的地方,如书院或书斋等文化场所。 - 道人:指僧人或道士
邵伯路中途遇前纲载茉莉花甚众舟行甚急不得细观也又有小盆榴等皆精妙奇靡之观因成二绝 注释: 1. 这首诗的作者通过观察路边的茉莉花和榴莲,创作了两首绝句。 2. “花似细薇香似兰”:这里用“细薇”来形容茉莉花的花朵细小而精致,用“香气”来形容它散发的香味浓郁。 3. “已宜炎暑又宜寒”:这句话表达了茉莉花既能在炎热的夏天开放,又能在寒冷的冬天盛开的特性。 4. “心知合伴灵和柳”
【注释】 玉:美玉。桧:桧柏,即柏树。盆榴:盆栽石榴。队来:成队而来。异香:不同寻常的香气。不相猜:不互相猜测。从今:从现在。闭向:封闭在。深宫里:皇宫深处。莫学:不要学习。江湖自在开:江湖中随意开放。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雅脱俗的笔墨赞美了盆景中的石榴和柏树,并告诫人们,要像盆景中的石榴那样,不能随波逐流,而应该像盆景中的柏树一样,在官场上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 首句写盆景的构成
【注释】 饮秦少方家:即饮秦州(今甘肃天水)的酒。 玉泉酒:唐时名酒,以泉水酿制而成。 浪淘沙:乐府旧题。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饮酒作乐的诗。首句写主人在茶馆里举杯邀饮,客人欣然赴约。第二句写主人殷勤为客斟茶,第三、四句写客人举杯畅饮,主人亦自斟自饮,尽兴而归。全诗语言通俗,风格质朴,却能道出人们欢乐饮酒时那种无拘无束、痛快淋漓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