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举手争毫末,砥柱当河独不流。
一夕便随波浪没,天涯黄叶更悲秋。
注释
纷纷举手争毫末:纷纷,多的意思。举袂,举起衣袖,指挥笔。毫末,笔尖上的一点,比喻微小的功名利禄。
砥柱当河独不流:砥柱,砥柱山,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流经此山时,激湍汹涌,水势很大,但因山石坚硬,不能冲刷,因而形成了一座形似剑锋的山峰。当,面对。
一夕便随波浪没:一夕,一夜之间。没,沉没、沉沦。
天涯黄叶更悲秋:天涯,天边。黄叶,秋天的树叶。悲秋,悲叹秋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在公元749年(唐开元二十七年)任淮南节度使时所作。当时,王元迈为淮南节度判官,两人感情深厚。王元迈因事被免职,高适作诗送别。
首句写送别之情。“纷纷举手”四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送别的场面。人们争相挥手告别,似乎要把所有的美好祝愿都寄托在这一瞬间。他们挥动衣袖,仿佛要带走一切功名利禄,只留下一片深情厚谊,这是多么感人的场景啊!
第二句写送别的背景。砥柱山矗立在黄河之中,它坚如磐石,巍峨壮观。然而,在这一刻,它却默默地承受着离别的痛苦。诗人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将砥柱山比作一位英雄人物,它屹立不倒,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使命。这既体现了砥柱山的坚强意志,也表达了人们对王元迈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三句写王元迈的不幸遭遇。他因事被免职,从此失去了原有的职位和地位。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结局,但也正体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诗人用“一夕便随波浪没”这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王元迈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第四句写王元迈的未来命运。他离开了家乡,踏上了漫漫征途,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而此时正值深秋时节,黄叶飘零,萧瑟凄凉。诗人以“天涯黄叶更悲秋”一句描绘了王元迈即将面临的困境和孤独感。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送别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担忧之情。同时,它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