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欲长休老未能,尔来频愧住庵僧。
直须弃尽人间事,始见从来一点灯。
注释:
闲居感旧偶成十绝乘兴有作不复诠次
便欲长休老未能,尔来频愧住庵僧。
直须弃尽人间事,始见从来一点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闲居期间感古思今,有所感触而作的一首七言诗。整首诗通过对住庵僧和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
第一句“便欲长休老未能”,表达了诗人想要过上宁静悠闲的生活的愿望,但是现实却让他感到不能实现。这里的“长休”是指长时间地休息,而“未能”则表示无法做到。这一句反映了诗人的现实困境,他既渴望过上平静的生活,但又无法摆脱尘世的纷扰。
第二句“尔来频愧住庵僧”,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扰。这里的“住庵僧”指的是那些隐居修行的僧人,他们远离尘世,追求心灵的宁静。而诗人却因为无法实现长休的愿望,而常常感到愧疚和不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理解及其内心世界的挣扎。
后两句“直须弃尽人间事,始见从来一点灯”。诗人在这里强调了放弃世俗事务的重要性,只有彻底放弃,才能看到生命的本真。这里的“一点灯”比喻为生命中的明灯,照亮了人生的道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真谛的深刻领悟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述住庵僧的生活状态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修行和真理的思考和领悟。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