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犯中原,冠盖走东南。
同时辟地人,十不存二三。
相逢各衰病,岂复能清谈。
君今尚行役,未暇脱征衫。
声名自宿昔,文字性所眈。
谁能随少年,下笔令人惭。
并海虽名郡,嗜爱殊酸咸。
君但抚罢民,未须严辔衔。
开堂宴宾客,清诗消半酣。
时寄荔子来,尚能怜我馋。
自馀君不问,只向鼻端参。

【注释】:

  1. 胡尘犯中原:胡人入侵,中原大乱。
  2. 冠盖走东南:指官吏们纷纷离开家乡。
  3. 同时辟地人:同时被派往外地开辟土地的官员。
  4. 十不存二三:十分之三的人都没有留下后代。
  5. 相逢各衰病:分别时都感到衰老多病。
  6. 清谈:闲谈。
  7. 君今尚行役:你现在还在服役。
  8. 未暇脱征衫:来不及脱下征衣,即出征。
  9. 宿昔:以前、从前。
  10. 文字性所耽:喜欢写作。
  11. 能随少年:可以跟随年轻人一起。
  12. 下笔令人惭:写起文章来让人感到惭愧,指写得不好。
  13. 并海虽名郡:并州虽然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14. 嗜爱殊酸咸:特别喜欢甜食。
  15. 君但抚罢民:你只管安抚好老百姓。
  16. 未须严辔衔:不必严厉地约束马匹。
  17. 开堂宴宾客:开设宴会款待宾客。
  18. 半酣:饮酒喝了一半的时候。
  19. 时寄荔子来,尚能怜我馋:时常寄来荔枝,还惦记着我爱吃荔枝。
  20. 自馀君不问:其余的事情你不用管了。
  21. 只向鼻端参:只在鼻子里闻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范才元时作的。诗中对范才元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并劝勉他不要沉溺于功名利禄之中。
    “胡尘犯中原,冠盖走东南。”开头两句点明范才元离开京城去南方的原因:“中原”指北宋王朝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胡尘”指金军入侵,“冠盖”指文武百官。“冠盖”,古代官吏外出时前导者所戴的帽子,因以“冠盖”为代称。这句的意思是说,金军侵犯中原后,许多官吏都离开京城到南方去了。“同时辟地人,十不存二三。”接着写范才元的不幸遭遇。在范才元离开朝廷去南方之前,朝廷曾派遣他去开辟荒地。由于金兵南下,许多官吏都离开了,因此留在朝廷中的官员很少,只有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的人。这里所说的“辟地人”,就是指那些被派到各地去开辟荒地的官员。他们往往要长期在外,不能回朝,因此“十不存二三”的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
    “相逢各衰病,岂复能清谈?”“相逢”,指与范才元分别后相见的情景。“衰病”,指年老体衰,病魔缠身。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我们分别之后,见面时都感到年事已高,身体衰弱;哪里还有什么精力和兴趣去谈论国家大事呢?‘君今尚行役,未暇脱征衫。’”这里的“行役”,指出外任职,“征衫”指公服。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范才元如今仍在外服役,还没有时间脱下公服休息一下。“开堂宴宾客,清诗消半酣。”接着又描绘了一幅宴席上欢聚的景象。“开堂”,指开宴会,“清诗”,指清新雅致的诗歌。这句的意思是说,范才元宴请宾客时,吟诵着清新优美的诗文,使得酒兴更加高涨。“时寄荔子来,尚能怜我馋。”这两句意思是说,范才元常常将美味的荔枝寄来,还念念不忘我这个馋嘴的人。“自馀君不问,只向鼻端参。”“自馀”,即除了,除去。“耳端”,耳朵。这句的意思是说,除此之外,你什么都不用管了,只需注意你的耳朵就可以了。“只向鼻端参”的意思是说,你只需要注意自己的鼻子就行了。这是诗人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写的一句俏皮话。诗人在送别朋友的时候,总希望朋友能够一路顺利平安,因此总是关心着他们的安危。但是范才元却只顾自己吃喝玩乐,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全。诗人在这里用“只向鼻端参”、“耳端”等词语来调侃对方,使对方听了感到不好意思。
    全诗通篇都是劝慰范才元的话,语言通俗自然,通俗易懂,感情真挚深厚,表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