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峰秋色外,一上一回高。
践华谁云险,扪参未觉劳。
云扉留野客,雾牖卧方袍。
拄颊非吾事,何须似马曹。
【注释】
漫书:随意写下的诗。欧峰:指华山。一上一回高:指登上华山的东、西峰。践华谁云险,扪参未觉劳:践华,登山。践,踩踏;华,华山。云门留野客,雾牖卧方袍:云门,即华山的云台峰,在华山之东。雾牖,云雾弥漫的窗户;卧方袍,躺在宽大的衣服里。拄颊,用手支撑着脸颊。何须似马曹:马曹,马援(东汉名将),字文通,新息(今河南信阳市)人。
【赏析】
这首诗为游历华山之作。首句“漫书”二字,表明了诗人随口写来,不拘一格的心情。“欧峰”是华山的别称。“秋色外”,点出季节,说明是在秋天。“一上一回高”两句,是说从山脚下到山顶,再回到山脚下,攀登了一次又一次,但登上山顶后,觉得并不那么危险。这两句是诗人对攀登华山的感受,也是对人生的一种体验和思考,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风貌。
“践华谁云险”,是说登华山时,有人告诫说路险难行。“扪参未觉劳”,是说登华山时,有人说山路曲折,走起来很费力。“云扉”“雾牖”,都是形容山峰高峻,云雾缭绕,使人产生一种迷蒙的感觉,也暗示出了山路的艰险。“留野客”,即留住过路的行人。“卧方袍”,是说躺在宽大的衣服里休息。这两句是说自己在攀登华山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劳累。
下四句是说在华山游览时的一些情况。“云门留野客”,指在云台峰留下了过路的人。“雾牖卧方袍”,指自己躺在宽大的衣襟中休息。这两句是说自己在游览华山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劳累,还留宿在过路人那里,并躺在宽大的衣襟中休息了一天。
最后两句是说自己攀登华山时,并没有像马援一样攀岩越岭,却感到十分轻松愉快。“何须似马曹”,马援是东汉初年名将,字文通,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他年轻时就很有志气,年轻时就喜欢读书击剑,20多岁就担任上谷太守。后来投军于北匈奴的大军,被征召去当侍中。建武九年(35)拜为虎牙将军,平定五溪蛮夷。建武十三年(37)任大司马府属祭酒,建武十七年(41)任护乌桓校尉。建武二十四年(48)因事免职归乡,后又被征召去当太中大夫,建武三十二年(56)因病去世。马援为人正直刚强,有胆略才能,一生多次出征作战,屡建奇功。他为人谦虚,不慕荣利,常说:“大丈夫应当以马革裹尸还葬父母。”因此后人用“马革裹尸”来形容英勇战死的壮烈情景。
这首诗是诗人登华山时的即兴之作,反映了作者在攀登华山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感受和体味。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明快,风格豪放飘逸,体现了李白诗歌特有的浪漫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