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梅川已十年,市桥官柳尚依然。
追寻耆旧知谁在,触拨清愁不欲眠。
兰若霜钟犹唤睡,平阳宰木上参天。
倦游客子心无际,眼尽岗原起暮烟。

【注释】

过广济:路过杭州。

不到梅川已十年,市桥官柳尚依然:不到梅川已经十年了,但市桥上的官柳依然如故。梅川指杭州西湖,市桥即今之涌金门一带,是西湖名胜之一。

耆旧知谁在,触拨清愁不欲眠:我追寻的是那些前辈耆旧,他们在哪里呢?这触拨了我一肚子的清愁,我不愿睡觉。耆旧,指年老的读书人,这里指作者的同乡、朋友。清愁,清冷的悲伤。

兰若霜钟犹唤睡,平阳宰木上参天:寺院中的僧人还在打更,寒山寺的钟声还在响,唤醒人们早早地起床劳作;那高高的官树就像平阳的县官一样,高高在上,傲视着世人。兰若,佛教语,指庙宇。平阳,今浙江平阳县。

倦游客子心无际,眼尽岗原起暮烟:我厌倦了四处流浪,我的心里没有边际。我的眼睛看遍了岗原(指钱塘江边的原野),直到傍晚升起了烟雾。倦游者,意指厌倦仕途而四处漂泊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杭州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懑。全诗四联皆用“过”字开头,前二句为过广济寺,后二句为过灵隐寺,最后两句为过钱塘江。诗以时间为线索,由广济寺到灵隐寺再至钱塘江,一路行来,一路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首联“不到梅川已十年,市桥官柳尚依然。”写诗人在杭州逗留了十年,但市桥上的官员柳树却依旧如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在这十年里一直没有找到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

颔联“追寻耆旧知谁在,触拨清愁不欲眠。”继续写诗人在寻找昔日的朋友时的心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他不知道老朋友现在都在何处,只能独自承受这份清冷的悲伤。

颈联“兰若霜钟犹唤睡,平阳宰木上参天。”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寺院中的僧人还在打更,寒山寺的钟声还在响,唤醒人们早早地起床劳作;那高高的官树就像平阳的县官一样,高高在上,傲视着世人。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恶。

尾联“倦游客子心无际,眼尽岗原起暮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道路的迷茫和不确定感。他已经厌倦了四处流浪的生活,不知道自己的心究竟指向何方。他的眼睛看遍了岗原(指钱塘江边的原野),直到傍晚升起了烟雾。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也透露出他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