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天汉星,寂寂夜未艾。
孰居无事中,差次若玑贝。
向来西北隅,炜然独颠沛。
彼苍既悠远,神理滋茫昧。
岂君坐逐客,无乃勇自退。
嘒彼亦何为,竟夕屹相对。
络纬啼井栏,和我微吟内。
【注释】
迢迢:远貌。天汉星:银河。差次:排列次序。玑贝: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即大熊座α星。西北隅:指西北方向。炜然:明亮貌。神理:玄理。滋昧:深奥貌。坐逐客:被驱逐。无乃:莫非。嘒彼:那星。屹对:屹立相对。络纬啼:织女星在黄昏时发出的叫声。微吟:低吟。内:心中。
【译文】
七月十九日夜晚有一颗大星陨落到了西北方向,
遥远的银河,夜还未过去。
谁在无事中居住着,排列顺序就像北斗七星。
向来就位于西北角上,明亮地独自颠沛流离,
那苍茫的星空多么幽远,玄理深奥令人迷惘。
难道您只是被放逐的人,莫非您的勇气已自行退缩?
织女星啊你在那里干什么,竟然整夜屹立相对相望。
织布的纺织娘在井栏旁叫个不停,我和你低声吟哦。
【赏析】
此为一首咏星诗,以天上的大星坠落为题。首句写其坠落之地——西北角;二、三句叙其位置与特征;四至六句写其在夜空中闪烁的情景;七、八句写其坠后之景况;最后两句写观者对此景象的反应和心情。全诗以大星的坠落为线索,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超旷的胸襟。
诗篇开篇即言:“七月十九夜有大星殒于西北”。这是诗人在某一特定时间(七月十九夜)目击到天空中出现一颗陨星的生动场景。“大星”二字,既点明了陨星的大小,也暗合了“流星”之意。而这颗大星最终坠入何方,则在诗行中间处揭晓:“迢迢天汉星,寂寂夜未艾。孰居无事中,差次若玑贝。”原来大星坠落于天汉之星附近,且在夜空深处闪耀。这一句通过描写大星所处的位置及其闪烁的状态,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也为接下来的抒情铺陈背景。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大星的特异之处,“向来西北隅,炜然独颠沛。彼苍既悠远,神理滋茫昧。岂君坐逐客,无乃勇自退?”诗人指出,大星不仅处于西北角上,而且明亮璀璨,仿佛在颠沛流离之中仍保持着独立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他暗示自己并非被动地被放逐,而是有勇气主动选择远离故土、追寻新生活。这种表述既体现了诗人的傲骨自尊,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理解。
诗人并未止步于此。他转而转向对大星本身的观察与思考:“嘒彼亦何为,竟夕屹相对。络纬啼井栏,和我微吟内。”在这一句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星在夜空中闪烁的姿态,以及它在寂静的夜里独自发出微光的情景。同时,他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于大星默默无闻、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大星坠落及其后续现象的细致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感受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个富有哲理和浪漫色彩的艺术世界。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欣赏夜空之美,也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命运的选择以及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关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