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老如公仅几人,岂宜长啸太湖滨。
畴咨宰相调元化,诏趣尚书侍紫宸。
欲振国威千载立,当从局面一番新。
先生莫作前时看,多少枯根望早春。
诗句解析与翻译
国老如公仅几人
- 国老:指国家中的高级官员,这里特指宰相。
- 如公:如同公卿一样。
- 仅几人:人数不多。
岂宜长啸太湖滨
- 长啸:长时间地大声呼喊或歌唱。
- 太湖滨:太湖边,这里可能是指一种闲适或放旷的生活方式。
畴咨宰相调元化
- 畴咨:咨询、询问。
- 宰相:古代中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代的国家总理。
- 调元化:调整国家的治理原则和政策,使其更加合理有效。
诏趣尚书侍紫宸
- 尚书:古代的官职名称,通常指掌管具体事务的部门领导。
- 紫宸:皇帝的居所,象征尊贵和权力的中心。
- 侍:陪伴、随从。
欲振国威千载立
- 国威:国家的权力和威严。
- 千载立:在千年的历史中树立起来。
当从局面一番新
- 局面:当时的社会状况或者国家的政治环境。
- 一番新:全新的面貌或开始。
先生莫作前时看
- 先生:此处是对李文昌的一种尊称。
- 前时:过去的时期。
- 莫作:不要。
多少枯根望早春
- 枯根:比喻那些已经失去活力、不再有希望的事物。
- 早春:春天的开始,象征新的生机和希望。
译文与赏析
贺凤山先生李文昌赴召
国老如公仅几人,岂宜长啸太湖滨。
畴咨宰相调元化,诏趣尚书侍紫宸。
欲振国威千载立,当从局面一番新。
先生莫作前时看,多少枯根望早春。
译文:
国家重臣如您不过几人,怎能在此太湖之滨长啸?
咨询宰相以调节国家治理,皇帝诏命尚书随从左右。
想要振兴国家的威严,让它在千年之后依旧屹立不倒。
不要只看现在的局势,许多事物都盼望着春天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是李文昌(贺凤山)在接到朝廷的邀请后所作的回应。诗中通过对比当前的状况与历史上的成功例子来表达自己对即将到来的任务的期待和信心。诗的前四句通过对“国老”和“太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目前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理想状态的追求。接下来的四句则转向了对宰相和尚书的职责描述,强调了他们的重要性和任务的紧迫性。最后四句则是对读者的劝诫,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悲观,要有信心和希望。整首诗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现实的反思,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