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揭繁阴雨乍收,吴王故国悄如秋。
春光物态千年在,草色人心一样愁。
香径有时迷野蝶,帆泾无处觅沙鸥。
桃花欲谢清明近,两鬓霜丝感昔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全诗如下:
云揭繁阴雨乍收,吴王故国悄如秋。
春光物态千年在,草色人心一样愁。
香径有时迷野蝶,帆泾无处觅沙鸥。
桃花欲谢清明近,两鬓霜丝感昔游。
翻译:
- 云揭繁阴雨乍收:乌云揭开了浓密的阴霾,雨水突然停止。这里的“揭”和“收”都是动词,分别描述了天气的变化。
- 吴王故国悄如秋:吴王的旧都安静得像秋天一样。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吴地历史的感慨和怀旧之情。
- 春光物态千年在:春天的景色和万物的形态依然存在,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岁月。这里强调了春天景色的恒久不变。
- 草色人心一样愁:草木的颜色和人们的心一样,都充满了忧愁。这里的“人”指的是作者自己,表达了他的内心感受。
- 香径有时迷野蝶:在花香弥漫的小径上,有时会遇到迷失方向的野蝴蝶。这句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和生物的活泼。
- 帆泾无处觅沙鸥:在宽阔的水面上,很难找到沙鸥的踪迹。这句表现了水景的宁静和广阔。
- 桃花欲谢清明近:桃花即将凋谢,而清明节也即将来临。这句反映了季节的变换和节日的氛围。
- 两鬓霜丝感昔游:随着年岁增长,我的两鬓已布满了白发,回想起往昔的时光,不禁感慨良多。这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经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感慨。首句通过描绘雨后初晴的景象,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对比春天的景物与人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往昔的回忆。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