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春来一解颜,春多风雨怯衣单。
柳烟漠漠山堂晓,梅雪纷纷水国寒。
贫里诗囊当自佩,醉中匣剑共君看。
交游肯作云翻覆,凿齿东来喜道安。

【注】懒翁:诗人自指。俞进可:即俞大猷,明末抗清名将。

春来一解颜,春多风雨怯衣单。

望望春来一解颜,春多风雨怯衣单。

译文

春天来了,我终于可以宽心地笑了,但春天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到害怕,因为天气太冷了。

柳烟漠漠山堂晓,梅雪纷纷水国寒。

赏析

“曾懒翁复寄俞进可”,是说诗人曾懒(字子厚)又写信给他的朋友俞进可。诗题下原缺作者姓名,据《全唐诗》补为曾懒翁,并注明曾懒字子厚、号北湖居士,长沙人。

曾懒在诗题下署名,表明此诗是他的作品。诗中写他与朋友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心情。开头两句是写景,描绘出春意盎然的景象。第一句写春天来了,他终于能够开怀大笑了。然而春天的多风多雨却使他害怕,因为天气很冷。第二句是说春日里山堂里的烟雾朦胧,黎明时分显得十分安静。第三句写柳树的烟雾弥漫在山堂之上;而梅花盛开着洁白如雪的花,雪花飘飘洒洒落在水边。第四句写自己贫居乡野之中,但是心中却有一股豪情壮志,像佩带着诗书一样;而朋友醉心武艺,也和他在匣子里藏着宝剑一样。第五句写他酒酣胸胆尚开张,于是把匣子里的宝剑递给朋友观看,并表示要和他一起共同欣赏。第六句是说朋友肯不肯像云那样翻滚变幻,就像道安和尚一样?最后一句用“凿齿”代道安和尚。意思是说他愿意像道安和尚那样随遇而安,乐于交游,而不会翻脸无情。这首诗表达了曾懒对友人深厚的感情,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不满,以及对友人的赞美和期许。

柳烟漠漠山堂晓,梅雪纷纷水国寒。

译文

山堂清晨,柳树笼罩着一片薄雾,梅花纷纷落下,江面结了一层冰。

赏析

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春来”、“山堂”,交代了时间和场景。“漠漠”、“纷纷”写出了春晨景色的清新幽美。次句以“怯衣单”烘托环境的寒冷。

“山堂”是曾懒所居之处。“晓”,点出季节为春天。“烟”字形容烟雾之浓,可见春寒之重。“畏”,表现曾懒对春寒的反应,既怕冷,也怕这突如其来的春风。“怯”,表现其内心的感受。

“梅雪”句紧承前一句的描写,进一步渲染环境的清寒。“水国”指江河湖泊之地。“寒”,不仅指气候寒冷,还指江上结冰。“纷纷”,是落花的样子,也形容飞雪。

“贫里诗囊当自佩”,是说曾懒虽身处贫困,却有满腹诗书,所以常带在身边。“囊”,这里用作动词,指携带的意思。“诗囊”,即诗袋。“当”,应该。“自佩”,自己随身带着。

“醉中匣剑共君看”,是说朋友醉心武艺,曾懒则与朋友一同观赏他随身携带的宝剑。“匣”,指剑的藏器。“看”,读kān。“君看”,即你看。“共”,作连词使用,连接两个并列动作,表示同时做某件事。

末两句是说曾懒对朋友的赞美和期许:“交游肯作云翻覆”,“云翻覆”比喻朋友善于变通。“凿齿”,道安和尚的别称。曾懒用“凿齿”暗指自己的好友俞进可。“东来”指俞进可从东方而来,即从故乡长沙而来。“喜道安”,即喜欢道安和尚。“喜”,喜欢的意思。“道安”,即佛教僧人慧远大师。慧远是东晋著名的高僧,曾到庐山建东林寺,并在那里讲佛经,弘扬佛法,成为南朝佛教的领袖人物。他为人清简,不慕名利,被人们称为“沙门贤俊”。

曾懒在这里用“道安”来代表他的好友俞进可,说明曾懒对他非常仰慕,希望他能像慧远一样,随遇而安,乐于交游,而不翻脸无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