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玉沉山草亦珍,断碑残石当麒麟。
君王别为开门户,不欲梅花见路人。
【注释】
重拜和靖墓:重访和靖的墓地。和靖,即杨时(1053-1126),宋代名臣,字中立,南剑将乐人。他以“程颐门人”而著称,与朱熹为至交,有诗“我行虽已远,吾道不须疑”。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特赠谥号“和靖处士”,葬南剑将乐。
片玉:指杨时之弟杨概,字中立。
沉山草亦珍:指杨概死后葬于和靖墓,山上野草也为之增色。
断碑残石当麒麟:指墓碑上刻着“和靖先生墓”,旁边还有一残碑,上面刻着“麒麟阁”。
君王别为开门户:君王(皇帝)特意为杨时的墓开辟道路,让行人经过此地。
不欲梅花见路人:不想让梅花开在路边,以免被路过的人看见。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南宋淳熙四年(1177)重访杨时故居时所作。杨时(1053-1126),字中立,南剑将乐人。他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程颢的学生,与弟子杨时一起创立了“洛学”。杨时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但他始终坚守儒学,为官清正廉明,受到百姓的敬爱。杨时去世后,他的后人将其墓地迁往南剑将乐县,并建起了祠堂。淳熙四年,作者重访故居,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杨时的敬仰之情。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绘了杨时的墓地及其周边环境。“片玉沉山草亦珍”,意指杨时的墓如同一片玉石般珍贵,而墓地周围的野草也因此而显得更加美丽。“断碑残石当麒麟”,则形容墓碑上的篆刻仿佛是麒麟的形象,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君王别为开门户”,意味着君王特地为杨时的墓地开辟了道路,让行人经过此地。这既体现了君王对杨时的尊重和怀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的重视和尊敬。
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杨时的敬仰之情。“不欲梅花见路人”,意指他不希望梅花盛开在路边,以免被过往的人所见到。这里,作者巧妙地用比喻手法将梅花与杨时相提并论,表达了对杨时人格魅力的赞美。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人的尊崇和崇拜。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杨时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