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一柱屹长城,此老胸中百万兵。
有造于西棠播颂,穷荒之北草知名。
喧天笳鼓归时乐,揭日旗常旷世荣。
且为平山应少驻,莫辞酩酊尽欢情。

凯还又宴王宣使乐语口号八年一柱屹长城,此老胸中百万兵。

有造于西棠播颂,穷荒之北草知名。

喧天笳鼓归时乐,揭日旗常旷世荣。

且为平山应少驻,莫辞酩酊尽欢情。

注释:

  1. 八年:指唐朝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派侯君集等人率军攻灭东突厥。
  2. 一柱:指单于的旌旗,即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时所持的旄节。
  3. 胸中百万兵:形容威武雄壮,如大军临阵。
  4. 有造于西棠:指在西唐(今陕西)传播教化。
  5. 穷荒之北草知名:指在荒远之地也声名显赫。
  6. 喧天笳鼓:形容凯旋时吹奏的乐器声音很大,如同喧哗的战马奔腾。
  7. 揭日旗:指高扬胜利的旗帜。
  8. 平山:指平定叛乱或战事的地方。
  9. 莫辞酩酊:不要推辞醉酒。酩酊,醉貌。
    赏析:
    《凯还又宴王宣使乐语口号》是一首咏史诗。全诗通过描绘当年征战的情景和歌颂平定边塞之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八年一柱屹长城,此老胸中百万兵”描绘了唐太宗时期,以单于之旗屹立不倒的长城,以及那些胸中有百万兵将的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这一联表现了大唐王朝的强大和士兵们的英勇无畏,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艰辛。
    颔联“有造于西棠播颂,穷荒之北草知名”则进一步赞美了那些在边疆地区传播文化、教化民众的英雄们。他们不仅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还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福祉。这一联既歌颂了他们的功绩,也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颈联“喧天笳鼓归时乐,揭日旗常旷世荣”则描绘了士兵们凯旋归来时的欢乐场景。他们吹奏着欢快的音乐,高举胜利的旗帜,庆祝着他们的战功和荣耀。这一联既展现了士兵们的喜悦心情,也展示了大唐王朝的繁荣昌盛。
    尾联“且为平山应少驻,莫辞酩酊尽欢情”则是劝慰士兵们要珍惜眼前的欢乐时光,尽情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士兵们的关心和祝福,希望他们在战争中平安归来,享受胜利的喜悦。
    这首诗通过对当年征战的情景和歌颂平定边塞之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通过对士兵们的赞扬和鼓励,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