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为带楚山维,多少兴亡此地知。
万里边风寒故垒,千年陇月老残碑。
尘迷柏土龙根幻,水绕檀溪马骨悲。
举世岂无羊叔子,草莱犹未起男儿。

【注释】丙子:即元和三年,作者任湖州刺史时所作。岘山:在今湖南湖南岳阳县西南。

汉江:指汉水,古称汉江。带:环绕。楚山:指南方的群山。维:语助词,无义。

多少:多少年、多少代。知:了解、知道。

故垒:指旧时的营垒。陇月:指汉代边塞戍卒的坟墓,陇上之月常照之,所以叫陇月。

尘迷:指战乱后荒凉的景象。柏土:指晋安帝时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所提到的“晋陵所生柏”,又称右军柏。龙根:指王羲之。幻:变化无常。

檀溪:指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的地方。马骨:指项羽。悲:悲凉、凄惨。

羊叔子:即羊祜,晋朝大臣,以清节著称。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全诗前半为咏史,后半为抒情。首句写岘山形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也就成了历代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地方。二句点出“登岘山”的缘由,诗人登上这山,自然联想到历史,想到许多英雄人物在这里建立过赫赫功勋。三、四句写岘山上的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五、六句进一步抒写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最后两句写历史上的英雄虽然已经死去,但国家仍然没有振兴的迹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此篇以咏岘山起兴,借古讽今,寓意深远。《文苑英华》说:“元和中,李渤罢官东归,路经襄阳,因登岘山而作。”这首诗与《岘山怀古》不同,《岘山怀古》是借古讽今之作;本诗却只是写景咏史而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