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听鸣蜩叶底声,倏闻振羽草根吟。
物情感我千丝鬓,时事萦人一片心。
读易床头新课业,回文机上旧光阴。
客怀休用嗟畴昔,更老那知得似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自和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1. 才听鸣蜩叶底声,倏闻振羽草根吟。
  • “才听”意味着刚刚听到;“鸣蜩叶底声”描绘了蝉在树叶下发出的声音,这里使用了拟声词“鸣蜩”,形容声音如同蝉的叫声;“叶底声”指的是蝉鸣发生在叶子下面的声音。
  • “倏闻振羽草根吟”则是指忽然听到了从草根中发出的鸟鸣声,这里的“振羽”指的是鸟拍打翅膀的声音,而“草根吟”则形容鸟儿在地面的草丛中发出的叫声。
  1. 物情感我千丝鬓,时事萦人一片心。
  • “物情感我千丝鬓”中的“千丝鬓”形容人的鬓发浓密,像无数细丝一样,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因为外界事物(物情)的触动而感到的情感丰富,如同头发般繁多。
  • “时事萦人一片心”则是说时事(时事)总是牵动着作者的心绪,如同一片心情被时事所围绕,无法割舍。
  1. 读易床头新课业,回文机上旧光阴。
  • “读易床头新课业”中的“易”指的是《周易》,这是一本古代的经典著作;“床头新课业”指的是在家中阅读《周易》的新学问或新知识。
  • “回文机上旧光阴”中的“回文机”指的是可以翻转的写字机器,可以用来书写古文;“旧光阴”则是指过去的时间,与现在形成对比。
  1. 客怀休用嗟畴昔,更老那知得似今。
  • “客怀休用嗟畴昔”中的“客怀”指的是诗人的旅居之怀,即在外漂泊的心情;“嗟畴昔”表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和叹息。
  • “更老那知得似今”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逐渐变老,但如今的年轻一代是无法知道当年的岁月与今日相比会有多么不同。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时间变迁和个人感受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反映出时光流转带来的变化以及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小我之间的互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