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小而智,虚檐寄微缕。
了不介天地,何以芘风雨。
蜂虿尝自投,螳螂不敢侮。
去面类汤网,取象得羲罟。
丝吐虽非蚕,蝇视有如虎。
真巧非人为,羞煞金针女。
【注释】
- 小而智:小巧但很灵巧。
- 虚檐寄微缕:用细丝挂在空屋中,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了不介天地,何以芘风雨:既然没有能力遮蔽天空和大地(指蜘蛛的丝),那么又如何能遮挡风雨呢?
- 蜂虿尝自投:蜜蜂、蝎子等动物会主动投入蜘蛛网。
- 螳螂不敢侮:螳螂不敢碰触蜘蛛网,害怕被粘上。
- 去面类汤网,取象得羲罟:比喻事物的表面与实际相差很大,难以捉摸。
- 丝吐虽非蚕,蝇视有如虎:虽然蜘蛛吐出的丝不是蚕丝,但苍蝇看到它的网就像老虎一样畏惧。
- 真巧非人为,羞煞金针女:真是巧妙到了极点,连人类都不如它,真是太害羞了。
【赏析】
《蜘蛛和韵》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蜘蛛织网的巧妙,来抒发自己对世间许多事情的感慨。全诗通过对蜘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评。
诗的开头两句“物有小而智,虚檐寄微缕”就提出了主题。这里的“小而智”指的是蜘蛛的小巧和智慧,而“虚檐寄微缕”则形容了蜘蛛织网的方式。这两句诗不仅描述了蜘蛛的特点,还暗示了蜘蛛的行为是一种巧妙的策略。
第三句“了不介天地,何以芘风雨”进一步展开了对蜘蛛行为的解读。这里的“了不介天地”指的是蜘蛛的行为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能够遮蔽天地,而“何以芘风雨”则是对这种行为的质疑。诗人认为蜘蛛虽然能够遮蔽风雨,但却没有能力改变世界的本质,这实际上是在表达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
第四句“蜂虿尝自投,螳螂不敢侮”则通过比喻来进一步阐述诗人的观点。这里的“蜂虿”指的是蜜蜂和蝎子,它们会主动投入蜘蛛网,而“螳螂”则是指螳螂这种生物。诗人通过这两个例子来说明蜘蛛网的强大,以及蜘蛛在面对危险时的勇敢。
第五句“去面类汤网,取象得羲罟”则是对蜘蛛网形状的描述。这里的“去面类汤网”指的是蜘蛛网的形状与汤网相似,而“取象得羲罟”则是说蜘蛛网的形状像古代的渔具之一——渔网。这些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蜘蛛网的巧妙和实用。
第六句“丝吐虽非蚕,蝇视有如虎”则进一步强调了蜘蛛网的力量。这里的“丝吐虽非蚕”指的是蜘蛛吐丝的方式并非蚕丝,但“蝇视有如虎”则是说苍蝇看到蜘蛛网就会感到畏惧。这两句诗不仅描述了蜘蛛网的效果,还通过对比来强调其强大。
最后一句“真巧非人为,羞煞金针女”则是诗人对蜘蛛的赞美。这里的“真巧非人为”指的是蜘蛛的聪明才智并非人为所能及,而“羞煞金针女”则是说连善于刺绣的金针女都比不上蜘蛛的巧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蜘蛛技艺的赞赏,同时也隐含了对其他人类技艺的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