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枕鸿违汉,霜天雀噪园。
回车长者辙,曝背野人暄。
墨溜沉寒沼,松醪湛冻樽。
谁能穿雪履,待诏鲁班门。
冬霁
夜枕鸿违汉,霜天雀噪园。
回车长者辙,曝背野人暄。
墨溜沉寒沼,松醪湛冻樽。
谁能穿雪履,待诏鲁班门。
译文
深夜里,大雁飞向了遥远的天际,而秋天的天空中,麻雀的叫声此起彼伏。车轮缓缓回行,长者的足迹印在了乡间小路上。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大地,一位农夫晒着背享受温暖的阳光。墨水流淌在冰封的池塘中,仿佛沉入寒冷的水底。松酒被浸泡在冰冷的樽中,散发出阵阵香气。谁能穿着雪鞋行走,等待在鲁班门前展示自己的手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清晨的场景:天空中的大雁似乎在告别北方的家乡,而南方的田野上,麻雀欢快地鸣叫着迎接新的一天。随着太阳的升起,长者的足迹留在了乡间的小路上,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边、山峰、天空和冰冻的景象,以及人在这样环境中的生活状态。诗中的“江上千峰雪,天边几缕霞”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与霞光的温暖。
诗人还通过墨溜沉寒沼和松醪湛冻樽等细节,展现了冬天特有的寒冷气息。最后一句“谁能穿雪履,待诏鲁班门”,则表达了一种对技艺精湛之人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工匠精神的赞美。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技艺传承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