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续檐声歇,徘徊隙影赊。
归云冲树破,残雨入楼斜。
径绿都成草,丛薰尚隐花。
便同江海思,春水照军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题目为《暮春》。
晚霁 —— 傍晚时分雨停了,天气晴朗。
断续 —— 断断续续,不连续。指檐上滴落的雨水。
檐声 —— 屋檐上的水滴声。
歇 —— 停止。
徘徊 —— 来回走动的样子。
隙影 —— 空隙中透进的光。形容光线微弱。
赊 —— 长。
归云 —— 飘回的云。
冲树 —— 穿过树木。
破 —— 打破。此处形容云穿破树枝的景象。
残雨 —— 未完全落下的雨滴。
入楼斜 —— 斜着落下,进入楼内。
径绿 —— 小路旁的草已经变绿。
都成 —— 都,全。
丛薰 —— 花丛中的香气。
尚隐 —— 还隐藏。
花 —— 花草。
便同 —— 就像。
江海思 —— 像江河湖泊一般辽阔无际的思想。
春水 —— 春天的河水。
照军牙 —— 反射光芒照亮军营的旗帜。
这首诗是李益在暮春时节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景象。首句“晚霁”点明了时间是在傍晚时分,天气由阴转晴。次句“断续檐声歇”,描写的是屋檐上断断续续的水滴声渐渐停歇,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第三、四句“归云冲树破,残雨入楼斜”,则通过写云和雨的变化来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两句“径绿都成草,丛薰尚隐花”,则是对周围环境的具体描绘,小路旁的草已经变得绿油油的,而花丛中的香气依然隐约可见,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淡淡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