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集超初地,工毫构妙缘。
星占世外聚,月写相中圆。
指指谁标谕,心心自默传。
惟应阿堵处,俱是到忘筌。
【注释】
有释子以禅会图贶余者:有僧人以一幅描绘禅宗聚会的画赠送我。
法集超初地,工毫构妙缘:佛教禅宗认为,法(佛教教义)聚集在一起,超越于一切世俗之外,用工巧的笔触构造出一种美妙的境界。
星占世外聚:用星象占卜,在人间之外聚集着。
月写相中圆:用月光描绘相(指面相),画出圆满的月亮。
指指谁标谕,心心自默传:指着这幅画,心中默念着它所表达的意思。
惟应阿堵处,俱是到忘筌:只有这里,才是达到忘记所有工具的境界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纪咏画的诗,诗人通过描写一幅表现禅宗聚会的图画,表达了他对于这种宗教活动的赞美和向往。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联“法集超初地,工毫构妙缘”,开宗明义地指出了这幅画的主题——禅宗聚会。禅宗认为,佛法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真理,因此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这幅画正是通过精细的笔墨,描绘出了这一理想境界的实现。这里的“工毫”是指精湛的画技,而“超初地”则是指超越了世俗的境界,达到了一种高远的精神状态。同时,“工毫构妙缘”也暗示了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智慧和技巧,是画家与禅宗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颔联“星占世外聚,月写相中圆”,进一步描绘了画中所蕴含的内容。在这里,诗人将画面中的星辰和月亮都赋予了象征意义。星辰代表了宇宙的广阔和深邃,而月亮则象征着清静和圆满。这两种景象的结合,既体现了禅宗追求的清净心境,也表达了对完美境界的追求。此外,“星占世外聚”还暗示了这幅画可能是根据某种预言或预言而来,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颈联“指指谁标谕,心心自默传”则是对这幅画内涵的一种解读。诗人通过对手指和内心动作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这幅画的理解。他认为,尽管人们无法看到手指的动作,但画家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内心默念来传达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不仅是对画家技艺的赞叹,也是对禅宗精神的一种颂扬。这里的“默传”意味着这种精神传递是无声的、内在的。
尾联“惟应阿堵处,俱是到忘筌”则是对整幅画的总结。诗人认为,只有这里才能达到忘记所有工具的境界。这里的“阿堵处”指的是画作本身,而“到忘筌”则是指到达了一个真正的境界,不再需要任何外部工具来辅助。这既是对画作本身的赞美,也是对禅宗精神的最高追求的概括。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画面的直接描绘,也有对画中内涵的深入解读,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这幅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