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岁行遒尽,高堂兴耿然。
林号欲风野,云绽已霜天。
乌彩疑留日,鸿声似恶弦。
幽衿忽忘返,更为月娟娟。
【注释】
芳岁:美好的年华。行遒尽:行走得十分疲惫。高堂兴耿然:高堂(指朝廷)中的事情兴致勃勃。林号欲风野,云绽已霜天:树林里仿佛要刮起大风,云彩已经结成白霜。乌彩疑留日,鸿声似恶弦:乌鸦的羽毛颜色好像在挽留夕阳,鸿鹄的叫声好像在弹奏着刺耳的琴弦。幽衿忽忘返,更为月娟娟:幽静的心情忽然忘记了归返,反而欣赏着皎洁的月光。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当时诗人正因被贬而远离京城,流寓夔州。这首诗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流落异乡、怀才不遇的悲苦心情。全诗写得清丽淡远,意境幽深。
首联“芳岁行遒尽,高堂兴耿然”,言自己行色匆匆,已到暮春时节,而朝廷之事尚兴致勃勃,可见其为官之勤恳;颔联“林号欲风野,云绽已霜天”,描写了一幅山林间景象:林中鸟鸣,似有大风欲起;天边云开,已呈霜降之势,渲染出一片萧瑟之气。颈联“乌彩疑留日,鸿声似恶弦”,写诗人所见所闻:乌鸦的羽毛颜色好像在挽留夕阳;鸿雁的叫声如同弹奏着刺耳的琴弦一般。末联“幽衿忽忘返,更为月娟娟”,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他忽然忘却归返之念, 反而欣赏着皎洁的月光。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意境幽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流落异乡的悲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