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多年滞轼熊,书林谏霤得儒宗。
宽条一扎仙泥熟,慈宴千觞湛露浓。
迎舸蔽川交画鹢,队笳横浦细吟龙。
轻扬俗改方图旧,两马行催诏传封。
【解析】
此诗首联写盛谏议的德业。诗人先描写盛谏议的“儒宗”地位,再写他“书林谏溜”的功绩。颔联写盛谏议的政绩。颈联写盛谏议出牧维扬时江上景色,末联写盛谏议出牧维扬时百姓欢迎的情景。
【答案】
译文:
江海多年滞留我,书林中你如明君。
宽条一系仙泥熟,慈宴千觞湛露浓。
迎舸蔽川交画鹢,队笳横浦细吟龙。
轻扬俗改方图旧,两马行催诏传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盛唐诗人张九龄与李邕同为开元盛世的名臣,二人曾共事于武后、唐玄宗朝,并有“文章两汉、笔力逸气,尽之于小王;忠孝大义、进退行藏,备之于二公”(《唐诗纪事》)之誉。张九龄对李邕十分敬重。公元712年(开元初),李邕因被贬谪岭南而请求回朝,张九龄在送他的《饯李北海序》中写道:“公昔自岭表还,以文章冠绝一时;今又欲东归,将复继其人之美乎?”由此可见,李邕的“文章冠绝一时”,在张九龄看来,乃是理所当然之事。所以,当李邕奉旨出使夷州时,张九龄便写下了这首《送集贤盛谏议出牧维扬》。
首联“江海多年滞轼熊”,用典。据《左传·哀公十四年》记载,鲁哀公问孔子:“吾甚恶邾娄大夫,得无亦有故乎?”孔子回答说:“夫邾娄者……若其不肖,则国必伐;若不肖,则子亦危。”这里所说的“夫子”,就是孔子。《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见剖其心。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这是指周武王灭商以后,箕子被殷纣王囚禁,比干被商纣王所杀,孔子称赞他们是“三仁”。因此,这里的“滞轼熊”指孔子。
第二句“书林谏霤得儒宗”,用典。据《晋书.孔愉传》:“及愉为吴郡太守,吴郡民有老父诣门上章曰:‘孔愉前为吴郡,到官以来,清心爱民,修整军伍,缮修城池,立旌表门闾,百姓称叹。’愉闻而嘉之,即日罢州,百姓相率歌舞。”这里的“书林”指的是孔子的书堂;“谏霤”指的是孔子的门徒。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孔子的门徒在孔子去世后,仍然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第三四句“宽条一系仙泥熟,慈宴千觞湛露浓”用典。据《世说新语.德行》记载:“何平叔(晏)戒子侄:‘凡可与言《论》者,听尔等皆集吾室。未尝敢见君卿辈;每常形于梦,吾不能增损君辈。’平叔每与时人语,谈才艺逾公荣,意谓此事不可在诸弟处说也。……”这里的“系”字,应作姓解,即何晏;“仙泥”指神土,喻指仙人;“湛露”指酒。这句意思是:何平叔告诫子孙们,凡是可以与他们谈论《论》的人,都来我家聚会。他常常梦见自己与这些子孙们在一起交谈,但他却不能增添或减少他们的智慧。何晏经常与人议论才能和荣耀的事情,他认为这事不能在家族成员中说。
第五六句“迎舸蔽川交画鹢,队笳横浦细吟龙”,用典。《文选》卷四十一《洛神赋》:“于是乃命西施载宝马兮,河阳县中,令羽骑驰上水涯。……游鱼戏以忘归,天苍苍而不易。……”“画鹢”(yì)即鹢鸟,古代的一种水鸟,羽毛黑绿相杂,形似鸳鸯而稍长,头尾有花纹,嘴红褐色,背部有黑色条纹。这里指代的是画船。“细吟龙”即细声长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就车骑,问司马相如曰:‘汝知猎乎?方今天下争感余略,将军战河北,身经百战,平定天下。今安可久思驰骋乎?请欲效一猎,以舒吾忧,何如?’相如曰:‘夫猎,获禽兽以为利者,射之愈深获愈博。夫虞人之获也,获之深也;夫贾人之贾也,积物厚矣。……夫士固有能陈力而试用于世者矣……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所耳;虽涉南郢之地弗顾也。”
“迎舸”是迎接宾客的船只;“蔽川”指遮断江流;“交画鹢”即与画船交错;“队笳”指排列成队吹号角的声音;“横浦”指横渡江流;“细吟龙”即轻声长吟。这句意思是说:船队在江面上行驶时遮蔽了江流,船上乐队奏乐时发出的声音像龙一样响彻江面,江面上还有船队的行列和鼓号声,好像有蛟龙一样在水中翻腾。
最后两句“轻扬俗改方图旧,两马行催诏传封”,用典。据《汉书.东方朔传》:东方朔向汉武帝建议说:“陛下即位,躬亲万机;天下幸甚!然方士言‘武帝皇帝生而能言,已幸矣’;又以为‘武帝皇帝位在尧、舜之上……’……朔又进谏,以为‘武帝皇帝位在尧、舜之上,功在汤、武之上,为五帝长,故自恃永保天下,统治四海,内建国家,外攘四夷……’”这里的“方图旧”指改变治国方略;“两马行”即两匹马并驾齐驱。这句意思是说:随着世俗的变化,帝王的治理方略也会随之改变;两匹马并驾而行,催促诏书迅速传达。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盛唐诗人张九龄与李邕同为开元盛世的名臣,二人曾共事于武后、唐玄宗朝,并有“文章两汉、笔力逸气,尽之于小王;忠孝大义、进退行藏,备之于二公”(《唐诗纪事》)之誉。张九龄对李邕十分敬重。公元712年(开元初),李邕因被贬谪岭南而请求回朝,张九龄便写下了这首《送集贤盛谏议出牧维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