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间勤勤解郡章,北楼舒啸寄徜徉。
山围轩后乘车野,水接尧民洗耳乡。
拂衽风头迎爽籁,压林霞尾送残阳。
冶城极望虽高世,争奈临秋鬓未霜。
疾间勤勤解郡章,北楼舒啸寄徜徉。
山围轩后乘车野,水接尧民洗耳乡。
拂衽风头迎爽籁,压林霞尾送残阳。
冶城极望虽高世,争奈临秋鬓未霜。
注释:
疾间勤勤:病中勤勉不懈。
郡章:郡中的文书。
舒啸:放声长啸。
山围轩后:指山林环绕在府邸的后面。
尧民:百姓。
拂衽风头迎爽籁:拂过衣袖,迎接着清凉的微风和悦耳的声音。
压林霞尾送残阳:压过树林,把夕阳余晖送走。
冶城:地名,这里指代吴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韵脚为“上平十五删”和“下平十三覃”。整首诗意境宏大,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第一句“疾间勤勤解郡章”,描述了诗人因病而忙碌的身影。“疾间”指的是疾病缠身;“勤勤”则表示勤奋不懈的态度;“解郡章”则是指解除了官职,回到了家乡。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因病而忙碌的生活状态,又透露出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二句“北楼舒啸寄徜徉”,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北楼中放声长啸的情景。“舒啸”是指长声呼啸;“徜徉”则是悠闲自得的样子。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豪爽的性格,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句“山围轩后乘车野”,描绘了诗人站在北楼之上,远眺四周景色的情景。“山围”指的是周围的山峦环抱;“轩后”则是指北楼后面的地方;“乘车野”则是指驾车在野外行驶。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第四句“水接尧民洗耳乡”,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尧民”指的是百姓;“洗耳乡”则是指远离喧嚣,回归宁静生活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五句“拂衽风头迎爽籁”,描绘了风吹过衣袖,带来清凉的感觉。“拂衽风头”是指风拂过衣袖;“迎爽籁”则是指迎接着凉爽的声音。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
第六句“压林霞尾送残阳”,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压林”指的是落日的余辉洒在树林之上;“霞尾”则是指天空中的晚霞。这句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尾联“冶城极望虽高世,争奈临秋鬓未霜”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冶城”指的是吴地;“极望”则是指远望;“高世”则是指超越世间;“争奈”则是无可奈何的意思;“临秋鬓未霜”则是指临近秋天,但头发尚未花白。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岁月无情的感慨之情。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人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