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议东曹重,修书秘府荣。
缘何厌庐久,便作偃藩行。
戒道熊文戟,腾装鹤膝兵。
尧云迷阙曙,淮雨破舟程。
竹契将恩远,江波共政清。
向愁窗岫好,谁赏谢宣城。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俞学士知宣州而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
诗句注释及赏析:
- 驳议东曹重,修书秘府荣。
- “驳议”指与东曹(即中书省)进行辩论或争论,表示自己观点的重要性;“修书”指书写书信,可能是为了给朋友送行或表达自己的感情;“秘府”指皇帝的秘书处、机密之处,这里指皇帝身边的高级秘书机构;“荣”意为荣耀、尊贵。
- 赏析: 诗中表达了诗人与俞学士在朝廷中的辩论和交往,以及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荣誉。
- 缘何厌庐久,便作偃藩行。
- “厌庐”指厌倦了居住的地方;“偃藩”指隐居不仕,即不再担任官职。
- 赏析: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俞学士选择隐退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仕途的执着追求。
- 戒道熊文戟,腾装鹤膝兵。
- “戒道”指修身养性,遵循道德规范;“熊文戟”指用熊皮制作的盾牌,象征勇猛;“腾装鹤膝兵”指穿着鹤腿鞋、戴着鹤腿枪的士兵,象征着英勇善战。
- 赏析: 诗中通过对比描绘了俞学士和普通士兵的不同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俞学士的敬仰之情。
- 尧云迷阙曙,淮雨破舟程。
- “尧云”可能是指尧舜时期的气象,暗示美好的景象;“阙曙”指皇宫里的曙光,意味着新的开始;“淮雨”可能是指江淮地区的雨,象征着变化无常。
- 赏析: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俞学士离开朝廷、投身地方治理的祝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新生活的期待。
- 竹契将恩远,江波共政清。
- “竹契”指竹子做的契约,寓意忠诚;“恩远”指恩情深远,意味着朋友之间情谊的长存;“江波共政清”指江河波涛共同治理国家政治清明,象征着国家繁荣昌盛。
- 赏析: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俞学士离开朝廷后仍然保持高尚品德和忠诚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政治清明的祝愿。
- 向愁窗岫好,谁赏谢宣城。
- “愁窗岫”可能指的是因思念友人而产生的忧愁之情;“谢宣城”指唐代诗人谢脁,字宣城,因此此处可能是在提及谢脁。
- 赏析: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俞学士离去后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认可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