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富贵足掀天,都出新州十九年。
若念象台今日客,方知澹老子孙贤。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此题要求考生对这首七律进行赏析,赏析的角度主要有意境、构思、手法、语言、感情等。“公家富贵足掀天”,这是诗人在回忆自己在京城做官时所受到的尊重和礼遇,“都出新州十九年”,这是诗人在回忆自己在边远的新州度过的十九年的艰辛日子。“若念象台今日客,方知澹老子孙贤”,这是诗人在感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从结构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前后照应的章法,首联回忆在京城做官的荣耀,尾联感慨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从构思上看,此诗前半部分写自己在京的荣耀,后半部分写自己被贬新州的辛酸;从表达方式上看,此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实写自己在京城的荣耀,虚写被贬新州的辛酸;从表现手法上来看,此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先写自己在京的荣耀,再写被贬新州的辛酸。
【答案】
①公家富贵足掀天 ②公家(朝廷)富贵到了极点(形容权势显赫),足以让天上的云彩都要为之侧目了。③都出新州十九年 ④都出新州十九年了。⑤若念象台今日客 ⑥如果想到我现在象台(指京城)里做客人的话。⑦方知澹老子孙贤 ⑧我才懂得了澹台先生子孙的贤能了。⑨澹台 ⑩指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鲁国人。⑪澹台灭明曾向孔子学习,后来去楚国为官。⑫孙子 ⑬指孔子弟子仲由,字子路。⑭澹台灭明曾经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仲由回答说:“愿闻其过而改之。”⑮澹台灭明认为孔子的过错很多,仲由则说:“夫子之过也,吾力犹未能及也!”⑯澹台灭明认为孔子的过错已经很多了,但是自己还没有能力改正。⑰澹台灭明认为自己还差得远呢。⑱淡泊名利 ⑲指淡泊名利的人。⑳澹泊 ㉑指淡泊名利。㉒淡泊无欲之人。(澹泊:恬淡;无欲:没有欲望)㉓澹者 ㉔指淡泊名利的人,即淡薄功名利禄。
【赏析】
《送胡伯负兵侍仲方尚书》一诗,首句“公家富贵足掀天”,“公家”二字,直承首联“富贵”,指出富贵乃朝廷赐予。次句“都出新州十九年”,“都出”一词,与首联“足掀”相对,表明富贵非偶然所得,而是辛勤劳作的结果。三句“若念象台今日客”,用“若念”一词,既写出自己身处朝廷的情境,又暗示自己虽身处朝廷却如同异乡之人,有如异邦他客。四句“方知澹老子孙贤”,既是回应三句“若念象台今日客”,又是对五、六两句“若念”一词的具体阐释。“澹老”,指孔子弟子澹台灭明,字子羽,鲁国人,因居处简陋而自称“澹台”;“澹”,有淡泊之意。此处借指自己的子孙后代,说明他们虽然继承了自己的衣钵(儒家思想),但并非一味地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末两句“澹台灭明曾经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仲由回答说:‘愿闻其过而改之。’澹台灭明认为孔子的过错很多,仲由则说:‘夫子之过也,吾力犹未能及也!’澹台灭明认为孔子的过错已经很多了,但是自己还没有能力改正。”“澹泊无欲之人”,语出《庄子·刻意》。意思是淡泊名利的人,是指那些能够看破红尘、超脱世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