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美东堂下,方池谁凿成。
萧侯慨不见,亦足窥典刑。
湛湛鱼可数,怗怗鸥不惊。
此心有如水,通国号神明。
【注释】
参云亭:即参云楼,为唐宪宗所建,在长安城西。尤使君:指尤袤(1204-1243),字蒙卿,号南湖居士,宋末元初人,曾官至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郡圃:地方长官的私家花园。十二诗:指尤袤所作的《题参云亭》一诗。此诗写于宋亡之后,诗人借物喻志,表达对南宋灭亡和故国的怀念之情。
“彼美东堂下”句:那美丽的池塘是谁凿成的?
“萧侯慨不见”句:萧何感慨自己未能见到这样的好景致,也足以看出典刑。
“湛湛鱼可数”句:清澈的水里可以数得着的鱼儿很多。
“怗怗鸥不惊”句:悠闲自得的鸥鸟一点也不惊慌。
“此心有如水”句:我的心情像水一样平静无波。
“通国号神明”句:全中国的百姓都称颂他为神。
赏析:
这首诗是尤袤为参云楼所作,抒发了他对南宋灭亡后园林之美的喜爱,以及对先贤的怀念之情。尤袤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在元朝建立后,曾担任过重要的官职。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很有影响力,尤袤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首联“彼美东堂下,方池谁凿成”,以赞美参云楼的美景开篇。这句诗中的“彼美”指的是参云楼,“东堂下”则是指这座楼所在的地点。整句诗描绘了参云楼的美丽景色,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而“谁凿成”则暗示了这座楼是由什么人建造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建造者的敬仰之情。
颔联“萧何慨不见,亦足窥典刑”,诗人通过萧何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萧何是西汉初年的名臣,他曾经参与过楚汉之争,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当他平定天下后,他却选择了隐退,没有继续追求个人的功名利禄。诗人通过萧何的故事来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认为一个人不应该过于追求个人的利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颈联“湛湛鱼可数,怗怗鸥不惊”则是通过对参云楼周围环境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湛湛”形容水的清澈透明,“怗怗”则形容鸥鸟悠闲自在的样子。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参云楼周围环境的美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尾联“此心有如水,通国号神明”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心境的描述。这句诗中的“此心有如水”比喻了自己的心境如同水一样平静无波,没有任何波动和波澜。而“通国号神明”则表达了全中国的百姓都称颂他为神,这无疑是对他最高的赞誉和肯定。
这首诗是尤袤对参云楼的赞美之作,通过对其美景、历史人物以及自身心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