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甚鸣场屋,居然好弟兄。
桂林同擢秀,梓里顿增荣。
泮水清规在,家山雅趣成。
投簪方自适,何处掩佳城。
《挽鹿国强二首》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藉甚鸣场屋:“藉甚”是一个敬语,意为非常荣幸或感激。“鸣场屋”通常指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得到认可。
居然好弟兄:“居然”表示出人意外地,“弟兄”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与国家强人成为兄弟的惊喜和喜悦。
桂林同擢秀:“桂林”指的是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的家乡或者他与国强的同乡关系,“擢秀”意味着提拔或脱颖而出。
梓里顿增荣:“梓里”是对故乡的尊称,“顿增荣”意味着因同辈中的佼佼者而使故乡声名大振。
泮水清规在:“泮水”指的是泮宫,古代学校的象征,“清规”通常指严谨的规章制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强遵守规矩的赞赏。
家山雅趣成:“家山”指自己的家乡,“雅趣”指高雅的情趣。这句话描述了国强回家乡后,使得家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投簪方自适:“投簪”是指辞去官职,“自适”意为自己感到舒适和满足。这句话表达了国强对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感到满意。
何处掩佳城:“掩”有遮掩、保护之意,“佳城”指美好的家园或理想之地。这句话反映了国强对家乡的保护和珍视之情。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国强在科举考试中的卓越成绩和其对家乡的贡献,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乡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朋友和家乡的深厚感情。通过对国强成就的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贤能之士的尊重和向往。此外,诗中还蕴含了对家乡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和谐家庭关系的推崇。
吴芾的《挽鹿国强二首》不仅是对他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对整个士人群体的颂扬。通过对国强事迹的回顾与赞颂,诗人传达了对于传统美德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相连的哲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