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狂敌合灰飞,致我天王下紫微。
士马生风增锐气,旌旗蔽日耀皇威。
愧无一策裨黄屋,滥逐千官扈赭衣。
智略如君宜有用,周行指日看来归。
【注释】
和闾丘莘叟:作者与闾丘莘叟互相酬答的作品。闾丘莘叟是当时一位有声望的文人,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与苏轼关系密切。苏轼曾为闾丘莘叟写诗一首《次莘老见招韵》,表达了对闾丘莘叟的敬佩之情。
此时狂敌合灰飞:此时,指宋神宗熙宁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九月,辽军大举入侵北宋,企图一举灭亡北宋。合灰飞,形容辽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致我天王下紫微:致,招致;天王,指宋神宗;紫微,指皇宫;下,指降临;紫微,即紫宸殿,宋神宗居住的地方。
士马生风增锐气:士,指士兵;马,指战马。生风,形容士气高涨,战鼓雷动。生风,形容气势磅礴,战马奔腾,使士气更加旺盛。
旌旗蔽日耀皇威:旌旗,指旗帜;蔽日,形容旗帜高高举起遮住了太阳。耀,照耀;皇威,指皇帝的威望。
愧无一策裨黄屋:愧,感到羞愧;一策,一种计策;黄屋,古代帝王的车驾。裨,益处;黄屋,指皇室车驾。
滥逐千官扈赭衣:滥,滥用;逐,追随;千官,指朝廷官员;赭衣,古代士兵的装束颜色。扈,随从;赭衣,指穿褐色服装的士兵。
智略如君宜有用:智略,指智谋策略;如君,像你这样的人;用,使用;应,应该。
周行指日看来归:周行,周游列国;指日,指很快到来的日子;归来,指回国。
【赏析】
这首酬答之作是作者在熙宁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九月与闾丘莘叟相酬唱的一首作品。当年九月,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企图一举灭亡北宋。作者当时担任端明殿学士兼侍读学士、知礼部贡举等职,因力主抗辽而被贬为定州别驾。此词就是作者在被贬后写给闾丘莘叟的一首诗。全篇以议论为主,抒发作者对抗击外敌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上片开头两句说:“此时狂敌合灰飞,致吾天王下紫微。”意思是:如今,猖狂的敌人已经灰飞烟灭了,我们的皇上终于降临紫微宫了。这两句是全词的主旨。“狂敌”指的是西夏的夏景宗元昊及其军队。元昊于熙宁八年五月率兵大举进犯北宋。“致吾天王下紫微”中的“致”是“招致”的意思,“天子”是指宋神宗赵顼,“紫微”是指皇宫。这两句的意思是:如今敌人已败退到北方去了,而我们皇帝也回到了京城。
下面两句是说:我们的将士们士气高昂,战马奋蹄,使得敌军闻风丧胆,我军士气更加旺盛。“士马生风增锐气”中的“锐气”,这里指昂扬的斗志。“旌旗蔽日耀皇威”,意思是:我军的战旗高高升起,遮蔽了太阳之光,显示了我军的威武。“旌旗”“蔽日”都是形容军队浩大的词语。
过片四句是说:虽然我们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来对付敌人,但是我们还是跟随皇上出征了。这四句的意思是:我们的将士们虽然缺乏好的计策,但是他们仍然跟随皇上一起出征。“愧无一策裨黄屋”,意思是:我们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用来辅助皇上的治理国家。“滥逐千官扈赭衣”,意思是:我们跟随皇上出征,只是为了保护国家的江山社稷。“扈”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跟从、陪同。“赭衣”在这里是名词,意思是指身穿褐色衣服的士兵,这里指穿着褐色军服的士兵。
结尾两句是说:你的智谋策略一定会有用武之地的。因为天下即将平定了,皇上很快就要从京城出发回朝了。这两句的意思是:你的智慧谋略一定能够得到施展的机会。“周行”二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周游列国。“指日”,意思是很快就会到来的日期。“归来”,意思是返回京城。这两句的意思是:天下即将平定了,皇上很快就要从京城出发回朝了。
整首词通过议论的方式抒发作者对抗辽战争必胜的信心。上片主要描写了辽军溃败的情景,下片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战争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