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雨后好风烟,大阅归来意豁然。
十里旌旗明照日,九衢鼓吹闹喧天。
酴醾开也浑如雪,杨柳飞来总是绵。
景物眼前虽不恶,老来无奈忆林泉。
【诗句注释】
东郊:指长安城东的郊野。
雨后:即指大阅之后,因大阅多在雨后进行。
风烟:这里指郊野景色,风和烟。
大阅归来意豁然:大阅之后,心情变得开阔舒畅。
十里旌旗:旌旗,古代军队的旗帜。十里,表示距离,形容队伍长。
九衢:古称都城中的主要街道为“九衢”。
鼓吹:古代乐器名,泛指音乐。喧天:声音嘈杂,震响天空。
酴醾(tú mín)开也浑如雪:酴醾,一种花,开时白色如雪。
杨柳飞来总是绵:杨柳枝条柔长而细软,随风飘荡的样子。
景物眼前虽不恶:眼前的景物并不差。
老来无奈忆林泉:老年时,常常怀念山林泉水的生活。
【译文】
郊外雨后好风光,大阅归来心情舒坦。
十里的队伍红旗飘扬,九条街道热闹非凡。
酴醾花开一片白茫茫,杨柳飞絮绵绵不断。
眼前景物美好却令人感伤,人老之后只能追忆林泉。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次大阅活动的回顾和感慨。诗中描述了大阅后的郊野景色,以及作者对此的感受。
诗人以”东郊雨后好风光”开头,描绘了郊外雨后的美丽风景,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接着,他提到”大阅归来意豁然”,表示在大阅之后,他的心境变得开阔起来。
诗人详细描述了大阅的场景”十里旌旗明照日,九衢鼓吹闹喧天”,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出大阅的规模之大、气氛之热烈。同时,这也反映了唐朝时期军队的威武和气势。
诗人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描绘”酴醾开也浑如雪,杨柳飞来总是绵”,这两联诗描绘了酴醾花盛开时的洁白如雪,以及随风飘动的柳絮如绵般柔软。这种细腻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景色之中。
诗的最后两句”景物眼前虽不恶,老来无奈忆林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美景的留恋之情。尽管眼前的景物并不丑陋,但诗人感到无法忘怀的是家乡的林泉生活。这表明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以大阅活动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唐代盛世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