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有馀旬,举世栖栖苦迫贫。
得享安宁七十岁,已胜衰谢万千人。
好官纵使登三事,荣养何由及二亲。
争似山间林下坐,无忧无毁足全身。
注释:
- 余既和乐天诗而喜于年及之心犹不能自已
我既然和乐天的诗而喜悦,但是高兴的心情还没有能自控。
- 又复再和八首
我又写了八首和乐天诗的续篇。
- 一年三百有馀旬
一年有365天,即300多个星期。
- 举世栖栖苦迫贫
世界上的人都在苦苦追求着贫穷。
- 得享安宁七十岁,已胜衰谢万千人
能够得到安享70岁的平静生活,就已经比那些衰老、死亡的人们强多了。
- 好官纵使登三事,荣养何由及二亲
即使当上高位的好官,也不能使自己的父母享受到荣华富贵。
- 争似山间林下坐,无忧无毁足全身
不如在山中或树林里坐着,没有烦恼没有损害,能够保全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的《观书》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他写道:“一年三百有馀旬,举世栖栖苦迫贫。得享安宁七十岁,已胜衰谢万千人。好官纵使登三事,荣养何由及二亲。争似山间林下坐,无忧无毁足全身。” 诗人以“观书”为题,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对名利的看法。他认为,人生的真正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他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人们奔波忙碌、追求名利的生活状态。在这个画面中,人们为了生计而辛勤努力,为了地位而四处奔走。这种状态不仅令人感到疲惫不堪,更让人感到空虚无助。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法。他认为,名利并不是人生的真正追求。虽然拥有一定的地位和财富可以带来物质上的享受,但这种享受却无法带给人内心的满足和快乐。相反,它只会让人陷入无尽的欲望和纠结之中。因此,我们应该放下功利心,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诗人以“争似山间林下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他希望过一种清静、自在的生活,远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这种生活方式虽然可能看起来有些简单和平凡,但它却能够带给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诗人以“无忧无毁足全身”来总结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只要心态平和、心态健康就能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这种态度不仅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良好的心态和习惯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