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惟多古树林,路傍处处足清阴。
行人九夏热如火,到此清风忽满襟。
【注释】
此地:此处。惟多古树林:只有古树丛生。
清阴:清凉的树荫。
行人:旅人。这里指我。
九夏:初夏,指农历五、六月份。
热如火:炎热得好像火一样。
清风忽满襟:忽然间,清凉的风拂过衣襟。
【译文】
在这地方只见茂密的树林,路旁到处有清凉的树荫,行人夏天在烈日下行进非常辛苦。
来到这幽静之处,突然感到一阵凉爽的风拂过衣襟。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炎夏中跋涉于山林间时的感受。首句写“林”,次句写“阴”。第三句写“行”与“人”。第四句写暑气袭人的旅途感受,第五句则以“清风”为线索,描写了诗人到达幽深的山谷后顿感凉意袭人的心情。全诗构思巧妙,层次清晰,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是一首山水小品。诗人在山行途中,看到林木葱茏,清阴蔽日,顿觉暑气顿消,心旷神怡。这是由于诗人置身于幽深的山林中,远离了尘嚣的缘故。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诗人把“林”、“阴”、“行”、“人”四个词连用,构成一组意象,写出了一幅夏日山村行旅图。诗人由“林”而“阴”,由“阴”而“清”,“清阴”使人顿生凉意,于是“行人”便有了“九夏热如火”之感,但当“到此”之际,却忽然间感到一阵凉爽的风拂过衣襟。这种变化是出乎意外的,因此诗人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忽满襟。”这一刹那,他仿佛觉得天地万物都变得清爽起来了。
全诗结构紧凑,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也没有转折。它通过写自己一路上所见所感的景物和心理活动,来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不加雕饰,不事渲染,语言质朴无华,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